今天非常有幸参加了谢老师的一堂书法课。谢老师是蒋老师推荐给我的,说他写的字特别好,而且擅长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最关键的是,他不仅仅教人写书法,还教论语和历史典故。一听蒋老师这么介绍,我立马就心动了。于是马上要来谢老师的联系方式,开始约课了!
首先我先说说我为啥想学书法?
小的时候,我的爸爸让我练过一段时间的字,但估计我贪玩,耐性不足,早早就不练了;后来碰到喜欢的人对书法感兴趣,想写幅字送他,却无奈自己没那本事,只好花重金找了一位老师现学,但也只能模仿个皮毛,并不是真本事;加上近几年频繁出国,愈发觉得有门中国传统手艺是很重要的,而且在我看来,书法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学习。当然,书法还有个好处,那么就是修身养性!
那么今天一堂3小时的书法课,我到底学到了什么呢?
1,书法的演变历程: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由于之前我没有受过正规的书法训练,所以谢老师从最基本的跟我开始讲。
众所周知,我们使用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早期的形式有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
(甲骨文)
"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商周时代,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 "金文"或"钟鼎文",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
(大篆)
后来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小篆)
但由于小篆写起来太费时了,如果过慢,很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当时在监狱闲得无聊的程邈(不是囚犯,而是掌管文书的小官吏)开始基于甲骨文和小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于是隶书就这么诞生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以上内容基于谢老师对“家”这个字的解说。
2,学习隶书
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谢老师认为隶书是基础,如果学好了隶书,回头再学其他字体都会比较容易;
第二,个人也比较喜欢隶书和小篆,觉得更有古代气息。
谢老师在开始教我写字之前,还特意提醒了握笔的姿势,要用手腕使力,而不是手臂。他跟其他老师不一样,没有一直让我练习横竖笔画,而是让我练习一横后,告诉我所有的起笔必须要有回笔,而且隶书讲究蚕头雁尾,就开始让我在练字的过程中练习其它的笔画。
你们能猜出来,哪些字是我写的吗?
谢老师要求还是蛮严格的,需要天天写作业。目前我练习了五个字:平,原,鲍,令和为。需要每天写一遍,发在群里,写的不好,要重写:)
3,学习《论语》
上谢老师的课,有一大特色,就是每次学习3个小时,最后的半个小时不练字,而是学习《论语》。小时候上语文课,咱们其实都学习过《论语》,今天重新听谢老师讲《论语》,别有一番风味。他强调,不要光听他讲什么,而是要举一反三。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为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谢老师根据这个,还跟我介绍了谥(shi)号文化(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古人死后,都很重视自己的名声,如果被人评为带“文”的谥号,则证明是数一数二的文人,比如曾国藩“文正公”和欧阳修“文忠”。另外谢老师还介绍了一位名为赵抃的清官,谥号“情献”,据说“一琴一鹤”这个成语也出自他(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孔子讲的君子之道,就是为政之道。子产在郑简公、郑定公之时执政22年。其时,于晋国当悼公、平公、昭公、顷公、定公五世,于楚国当共王、康王、郏敖、灵王、平王五世,正是两国争强、战乱不息的时候。郑国地处要冲,而周旋于这两大国之间,子产却能不低声下气,也不妄自尊大,使国家得到尊敬和安全,的确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孔子对子产的评价甚高,认为治国安邦就应当具有子产的这四种道德。
谢老师不仅给我介绍了当年子产的贡献(均田地,登记土地和实行户籍制),孝文帝如何借鉴子产的创新方式治国,还根据这四点,说出了为人师需要遵循的四点:对自己要求严格,对教学要兢兢业业,对学生要好,不要逼迫学生做不喜欢的事情。
我遇到这样的好老师,真是三生有幸!再次感谢蒋老师的引荐,也感激谢老师的循循善诱(其实谢老师比我还年轻)和谢老师送我的纸和笔,希望我不负谢老师教诲,好好练字,修身养性!另外也请大家期待下我学成的效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