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 国家通过政策限制民营经济抢占国有经济资源
国家也经历过不断探索的过程,少说多做、多实践
义乌学习其他地方的专业技术,然后自己生产以降低成本
步鑫生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最后因管理不善而被辞职
1984年 柳传志(联想创始人)善于借力和妥协的个性让他比其他人都走得远
开始时,像没头苍蝇似的乱闯:批发电子表、旱冰鞋,有批发运动裤衩和电冰箱。 后来又被某女骗了14万的冰箱钱
李经纬--健力宝(可以百度百科一下)
1985 当时中国从改革开放的第一天起就一直是资源短缺
善于抓住机遇的人,敢于打破常规、厚脸皮,坚持不懈、主动出击,但又不急于切入主题
有相当的市场敏感性,往往能办起一家非常赚钱的工厂
1987年 彼得·德鲁克提出 企业成长的基因是“创新”和“企业家精神”
当时的报道称“中国最受益的两种人,勤奋聪明善于钻研的人和贪赃枉法的奸诈小人”
马胜利--外貌随和、内心宁折不屈,遇到困难和风波很多,酸甜苦辣,大起大落,困难总是一个接一个。失败的原因:1、太骄傲,以为用过去的经验就可以解决未来的问题。 2、不善于协调,不会和上司搞好关系,这是致命的弱点
1988年 王文京创办用友公司(财务软件),办了一个自己的企业,目的是让自己的公司有一个清晰的产权(是很重要的)
先觉者把眼光放的更远,而不是让自己免于饥饿,他们思考企业的归属和命运,后来这些人得到了回报,而那些回避或没有思及这一问题的创业者们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当时企业实行股份制,只要是为了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难题
温州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
海尔 张瑞敏通过市场调研让工程师研制小容量的洗衣机用于清洗小衣物
海尔、联想、长虹没有得到国家政策的倾斜,只因其有好领导,在各自领域率先完成技术改造和管理提升
产品积压和缺乏创意是所有大小公司的共同困扰。
何阳善于出策划和出点子闻名,让滞销的商品能够被救活(知识就是金钱)
陈东升,成立嘉德拍卖公司,因为不懂所以今天请教这个,明天请教那个,还去香港把拍卖过程录制下来,回去看,学习国外一流企业。他认为:“创新就是率先模仿”
黄鸿年,带领中策,对效益好的国企进行资本打包到国外上市,从而招商引资
进入WTO后,中国已走上没有退路的全球化旅程。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丛林法则”的经典论述,成为中国企业史的一条公理:“存活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种群,也不是那些智利最高的种群,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积极反应的物种”
经济学家吴敬琏提出:“制度大于技术”
在此之后,我们即将看到,中国开始从观念驱动向利益驱动的时代转型,政府将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欲望和强悍的行政调控力,国营、民间和国际三大商业资本将开展更为壮观和激烈的竞争、博弈、交融。
激荡三十年(下)
1993年,特区内的公司有95%都是多元化经营
王石 ,万科集团走专业化路线,房地产路线,规避高风险,提高公司运转能力。“成长路上,万科几乎犯过所有可能的错误,可是它是幸运的。幸运就在于,他们在错误还没有把他们毁灭的时候醒悟了”
海尔在抓质量和技术的时候树立品牌形象,降低价格时还提供服务,以此来与松下,三洋等抗衡,称“用户永远是对的”
1995年初,互联网已经接入世界4万多个网络
丁磊创办网易
王海打假索赔引起恐慌,商户联合反抗,拒绝索赔条款,甚至打官司
1996年 股票可能是国有企业为挽救自己而发行的进行集资的行为
专注于某一领域是赚钱的唯一途径
进入一个行业,专业化,然后全球化,这才是赚钱的唯一途径
要想稳住战果,就必须在技术上拥有核心的开发能力
赵新先--三九集团。有战略直觉的企业家
史玉柱为营销黄金搭档套用脑白金的方式,进行软文营销
李彦宏--百度
读完了《激荡三十年》,让我对国家的经济政策与企业运作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兴趣,在以后的生活中开始想关注些国家政治,经济(财经),科技方面的新闻,这对了解社会运作机制,未来经济动向,科技发展,对市场环境的了解和预测都会有一定的帮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