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由于作为关键明老师训练营的导师,晚上要解答同学的问题,【拼团的形式是要客户自己拉人才能拼?还是拉到群里,到达指定人数就算拼团成功?】本来想就事论事简单回答一下,不过经常有朋友来问相关问题,就决定(自不量力)一气呵成,囊括运营(包括时间节点、文案、海报、用户的流转沉淀)、产品(后台、前端和交互的理解)结果…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竟然还没写到重点,觉得不行就又推倒重新写,总之修修补补,自己不是太满意,不过先出来个东西,后头慢慢改会容易的多吧。
先给出我的答案,我选择后者。至于为什么,我又要说我常挂在嘴边的四个字了,“以终为始”,我们不妨先想想我们最终目的是什么,哪一个选择更有助于我们达成,答案就不难选了。
拼团的目的一般是两个,一是成交,二是拉新。当然,这种变化过后的老带新模式,一般成交在前,没有成交就没有拉新。
既然首要是成交,那我们就要减少用户付出的成本,这样可以增加用户的留存,显然,后一个,也就是自动拼团,相比于自主拼团而言,对于大家来说更容易达成。
如果想要拉新,我们就要考虑增加其他动作来触发用户的传播了。最大程度降低用户的成本,准备好海报或者链接,以及对应文案。简单说,每为用户减少一个动作,我们的成功率就越高。
接下来就是 罗里吧嗦的部分了。
001 决定用户参与拼团的影响因素
其实决定用户参团的影响因素,在我看来,就是“用户获得的价值-用户付出的成本”,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公式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B=MAT
动作=意愿×能力×触发器(触发器和场景关系极大)
那我就简单从意愿、能力、触发器三个角度来讲讲~
1.意愿
用户的意愿,可以理解为用户对商品价值的感知,让用户感知到商品的价值,一是切中用户的痛点,比如教育领域的用户,以父母为例,可以在期中、期末拼课程资料等。二是降低用户对商品的理解成本。
一方面,想要切中用户痛点,不同行业不同用户画像差异巨大,不了一概而论,不过方法倒是不少,一个比较讨巧的方法是对自己用户的用户画像有基本的把握后,去到一些平台(喜马拉雅、当当、淘宝等)按销量、按人群属性搜索排序,基本可以对用户痛点有一定的把控,看看和你用户画像相近的这群人这些品牌是怎么扎心的。
第二方面,要降低用户对商品的理解成本,一般来说,用户对商品有两次理解的“机会”:初次接触时,进入拼团工具时(微信群、小程序、APP )
先说初次触达用户,我是玩儿朋友圈的,我就拿这个举例
文案的质量 和 海报的质量,一般是最大的影响因素,文案和海报要配合着来,先吸引到用户。
如何在0.1S内截留用户的注意力!并让用户完成:点开海报,扫码/私聊等需花费他们宝贵3S时间的艰难动作
这个东西讲起来,就很长,继续长话短说,要满足几个要素:
明确用户身份(这个拼团是为那位爷准备的)
信息明确(我准备拿什么伺候)
利益点(有啥好处)
背书(权威支持)
资源稀缺(时间紧,数量少)
海报标题的字一定要大大大!!!
首次触发后,就是用户流转进入拼团工具的时候了
这个复杂一些,毕竟微信群,小程序,APP的组成元素不一样。影响因素包括
a.首页头图的设计
b.详情页的设计
c.群内公告信息的设计
d.团购规则的设计
这个就不说了和今天主题没啥关系,大致了解就好哈哈哈,希望有机会和各位一起探讨
不过关于 详情页和群内信息还是说一下吧
详情页真的是很重要,尤其是对那些拼团价格比较高的拼团来说,这是最后劝服用户从口袋里掏钱的机会
所以必须解决几个问题:
a.这具体是个啥,我能得到什么(要记得配图)
b.你说的这些是真的吗?(顾客证言,截几张聊天截图;权威背书)
c.用户常见的害怕的问题
2.能力
用户是否有能力去做这个事,也可以理解为用户是否愿意承担做这个事要付出的成本
前面已经说了【理解成本】的部分,【金钱成本】不用说了,接下来说说【操作成本】
a产品交互设计(如果是小程序APP主要是:拼团按钮的位置、大小、颜色这些,如果是微信群主要就是如何完成成交,接龙呀,私聊呀,利用小程序啊等等)
b.分享的引导设计(是否有及时的引导,以及合适的引导文案)
c.支付的操作成本(这个放在下面讲)
3.触发器
拼团在社交场景下进行,基本在朋友圈、微信群、一对一聊天,程序分享等情况下,某种程度上,场景可以理解为是渠道,那如果是渠道,就必须考虑
a渠道用户的垂直度
b渠道成本
c.渠道触达率
d.触达时间(早,中,晚,节日热点等)
那么在朋友圈的场景里,用户的期待就是消磨时间,看看有没有有意思的东西的;那么那些东西可以触发他拼团的欲望呢?除了海报、文案之类的东西,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到底是谁发的这个东西”,发拼团信息的人在用户心中是怎么样的人设?如果这是一个关于“学习资料”的拼团,且由一个天天在朋友圈提供有用资料的人发的,就很容易触发用户的点击
(这个是我自己理解的哈)
002 传播,裂变的始末
上面的一堆,是获取、激活阶段,假设我们的产品顺利完成了最惊险的一跃:成功地让用户点击了“拼团”按钮,那接下来就是展现拼团真正技术的时候了。
让用户完成单一购买不是拼团的任务,拼团的任务是利用好社交链条完成传播,价低量大,这又有两大要点需要思考:
1.用户转发出去的东西,要如何设计
(1)如果以链接形式传播:
a.转发链接头图的设计
b.引导语文案的设计
(2)如果以海报形式传播:
a.海报的设计
b.文案的设计
大概这边细讲,又可以瞎XX说一堆,简单来说在文案上加一个“我已参加XXX”有奇特的功效,要是海报上可以附上自己的头像,千万记得在头像旁边加一句(提前加):“我推荐大家来参加XXX”
2.拼团裂变是一个有期限的,非单人参与的活动,在这样的一个“多人时间段里”如何保持信息的同步和交互,已使得用户不放弃这个活动呢?
(1)这个大概是必须引入服务号的支持,难点在于
在什么阶段插入服务号二维码,要求关注
以什么类型的通知触达用户?
先说在什么阶段插入服务号的二维码,上面留了一个坑,说的是“支付操作成本”,这边可以一并解释,用户支付是有成本的,让用户输入密码支付,和输入指纹支付是不一样的成本,让用户关注公众号后支付,和支付后关注公众号也是不一样的成本
在初次触达用户到完成支付这个时间段内,用户必须要完成关注服务号的动作,否则就是失联了…
流程如下:
a用户看到海报——b扫码——c用户进入工具——d用户查看产品详情页——e用户点击支付拼团
在流程里,那些点可以参入“让用户扫码”的动作?
A.可以放在b环节,扫码进入公众号,公众号自动吐海报和文案,在扫码在进入拼团工具(考虑到公众号的延迟性,这个操作折损率可能会很高)
B.可以在产品详情页加二维码
C.可以在用户点击支付拼团时要求先关注二维码,才可以支付
D.支付后,在关注二维码
这几个选项里,我首推D,用户对于关注一个陌生的公众号有着反感,但是一旦付出金钱成本之后,对比关注公众号的心理成本,一下子就少了很多,若诱导以文案,告诉他:不关注这个公众号,你拼团就没戏了你(大概是这个意思,语气可以委婉些,“我们需要通过这个公众号随时给您同步消息,请务必关注)
那么以何种类型的通知触达用户呢:看着选吧(微信后台的通知模板,体验真是差啊)大概就是:订单购买通知;订单进度通知(看的后台说明书,直接抄的几个选项,推荐出来,应该错不来)
003用户的转化与沉淀
1.一次结束?
用户价值要如何利用取决于自己的业务逻辑,就显性而言,拼团的直接利益点就是每个人在拼团时付出的金钱成本
但是对于用户价值的获取,只能是一次完毕吗?坦白讲,这其实还得看业务需求,业务能力。。。。。。
对于很多主业不在这个行当的公司而言,这个拼团基本是捞一波就走,因为不具备在这个生态里,延长用户生命周期的能力,就算延长了,也不具备在这个生命周期里,完整地获取每一个关键节点的用户价值的能力,服务跟不上。
2.三级火箭策略
(梁宁大佬讲的,受益匪浅,简单来说,一级带流量,二级做筛选,三级做转化)
能拼团的产品绝不可以是客单价过高的产品,这和裂变倍增的设计初衷相违背,高价格的东西天然不具备广泛传播性。
对于服务和能力跟的上的公司,拼团大概是很好的三级火箭中的第一级火箭:带流量
(1)第一级火箭:可以走一个小的商业闭环,赚点甜头:展示商品,发起拼团,支付,收货;这是对用户价值的快速榨取
(2)第二级火箭:留存用户,留存用户大方向有两种,一是往微信之外的app导,二是往个人号和社群等地方导流
怎么导流,和商品本身的属性关系很大,有些商品卖完就走,不具备导流的潜质,但要是一节课,一次分享会:原价1999;5人拼团,0元免费听,拼团成功后立即扫码进社群听课
(3)第三级火箭:进了社群以后,真正的转化才刚刚开始,几个要点是:社群是有生命周期的,社群的运营对于转化有巨大的影响,要是预备做长期活动,尽早把核心用户从池子里洗出来,在群里待久了就废了。
暂时写这么多。以后有机会再完善,啾咪~
‣‣‣以进化为荣,以安逸为耻。
‣‣‣我来人间一趟,必须闪闪发亮!
‣‣‣这里是眼睛,很高兴遇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