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某,女,57 岁。
主诉:反复咳嗽近一年半,伴喘一年。
反复发作,程度剧烈,半年后且出现喘息。用沙丁胺醇雾化及酮替芬口服后喘减。目前口服金荞麦片与酮替芬,咳虽有所减轻,但仍时时作咳。若停酮替芬则咳剧、打喷嚏。时清嗓,咽中痒,痰黏难咯,胸骨后闷,易鼻塞,喘较轻微,口腻略有,无口干苦,食后胃胀,容易便秘,性急易怒(家事烦心),睡眠欠佳,曾头晕肢麻(有颈椎病)。曾摄胸片正常。有过敏性鼻炎。面色不华,舌偏紫,苔薄白腻,边有齿印(较浅),脉沉涩。
处方:玄参90g,僵蚕12g,蝉衣12g,生甘草12g,薄荷(后下)3g,枇杷叶30g,桑叶9g,紫草15g,豨莶草15g,茜草15g,旱莲草15g,生麻黄3g,白果20g,生熟地各30g,天麦冬各30g,7剂。
二诊:服中药即停用金荞麦片与酮替芬。咳嗽、咽痒、胸闷均大减。打喷嚏减少。早上有痰。大便一天1~4 次,溏。舌偏紫,苔薄白腻,脉沉细。处方:守2月21日方,改玄参50g,生熟地各20g;加青陈皮各6g,佛手6g,14剂。
三诊:咳嗽已除。服中药期间不打喷嚏,停药后又出现喷嚏。酮替芬未服。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处方:桂枝9g,白芍9g,炙甘草3g,生姜3片,红枣6枚,紫草15g,豨莶草15g,茜草15g,旱莲草15g,苍耳子15g,辛夷9g,枣仁30g,熟地15g,山萸肉15g,山药15g,7剂。
按语:患者感冒后遗留咳嗽,且后来出现喘息,病程将近一年半。喘息用沙丁胺醇雾化及酮替芬口服缓解,剧咳用金荞麦片和酮替芬治疗也有减轻,但仍时时作咳,且有过敏性鼻炎史,此属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咽痒,时时清嗓,痰黏难咯。引致咳嗽。从中医角度看,属咽燥和燥痰咳嗽,故处方选用玄参利咽汤合玄参润痰汤,加抗过敏之方药。
古人无抗过敏之说,但古方中事实上有不少方剂确有抗过敏的实效,如桂枝汤、麻黄汤等皆有此功效。
今人治过敏性疾病,有过敏煎(防风10g,银柴胡10g,乌梅10g,五味子10g),此方经祝谌予先生挖掘、发扬,知者甚多。而干祖望先生有张截敏汤,知者却不多。此方由紫草、豨
莶草、茜草、旱莲草、防风、蝉衣、徐长卿、地龙、乌梅等组成,据云是干老从长期临床中逐步筛选出来的,功能祛风脱敏。
用于过敏性鼻炎发作期,未见脏腑虚损、阴阳失调者(见《干祖望耳鼻喉科医案选粹》)。我学习干老经验,常用紫草、豨莶草、茜草、旱莲草四草于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偏热者。如一些偏寒的患者用对证处方无效,也可以在辨证基础上加用此四草,确有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