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第一卷第一字,是“天”。天,一和大。在缺乏甲骨文资料的时代,一些学者解释为:因为天是至高无上,所以没有比它更大,它是第一,也是唯一。这是错解了“一”和“大”所代表的意义。
大,是两手两脚分开的人形。人,则是侧面看过去的人形。
用一横来指示出人的头顶上方的区域,那就是天。类似的指示方法,还出现在“上”、“下”、“寸”等这些字中。上和下,即使是在现代汉字的字形中,也能看出来所表示的意思。当然,还是在甲骨文中最为明显。
再看“立”字,就不用再解释。
你还能够想到其他包含大和一的字吗?
2. 气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第一卷编入的汉字主要涉及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接下是:气。
古人认识到气的存在,也许最初是因为观察到云在天空中运动,但这个“气”,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非常丰富的内涵,自然界寒、暖、阴、晴等这些现象被成为天气或气候,人体内各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中医里也称为气。物质的气,比如:空气;精神的气,比如:气势、气派等。这是最能够体现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的一个字。
说明:关于甲骨文、金文和小篆
汉字源远流长,演变的过程错综复杂。汉字,顾名思义,是秦汉之后逐渐形成并发展成熟的楷书才算是汉字。当然,广义而言,之前的甲骨文,金文、六国文字、小篆和隶书以及之后的行书和草书等,这些也都可以称为汉字。
现代汉字采用的楷体字是隶书发展而来,而隶书又是由小篆演变而来,在形成隶书的过程中,由于笔画简化和偏旁混用,字形发生了巨大变化。隶书之后,汉字的字形已经远远不如小篆来得清晰和直观了。
甲骨文,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现存的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殷是距今大约3000-3300年的古国“商”的都城,商灭后成为了废墟,因此被后人称为:殷墟。现代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在现有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800多字。
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金文是从西周到秦灭六国之间约800多年之间使用的文字,距今已大约2200-3000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 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甲骨文等对于普通人来说,除了少数的字直接辨析实在是太难。但是,如果把甲骨文或金文和小篆,小篆和楷体,两两在字形上对应起来,就会发现还是比较直观,容易理解的。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我们通过学习这些的知识,对于汉字有从字源层面的了解,那么一个陌生的字放在面前,我们不仅可以对读音,而且对字义也会有一定的了解的。用到组词上,对于容易混淆的词也可以凭借构造规律,轻松过关。否则,只靠死记硬背去识字,文字之间没有关联,是零散的,势必学得越多越乱,越学越累。对于汉字的组成结构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字和字之间的关联会越来越丰富,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知识越来越牢固,思路越来越清晰。
热心的系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