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基于价值观的子女教育思维

    室外与新型冠状肺炎的战争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室内的我们除了关注新闻与数据,唯有读书、思考与写作,以更高效的心态迎接2020年全方位的挑战。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直是作为管理书籍广为流传,我也对这七个习惯深为认可,但给我最大启发,多年后仍然被再次打动到的,却是七个习惯之外的关于亲子关系的精髓,尤其是开篇文章:由内而外全面塑造自己。这本书于我更胜于一本教育类书籍。

   文章中提到: “每个人的思维定式都是那么根深蒂固,仅仅研究世界是不够的,还要研究我们看世界时所载的“透镜”,因为这“透镜”往往左右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这段话用在子女教育上可以翻译为:父母仅仅学习教育理论、关心孩子是不够的,还要审视我们判断子女的标准是什么?

    很多高层次的父母都阅读了大量的教育类书籍,掌握了不少教育理论,但亲子关系,特别是在孩子的青少年时期,却总不尽人意。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心底里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常人“,所以无论他们多么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其效果都是有限的,因为表面的言行终究掩饰不住其背后的信息,那就是:”你不行,你需要父母的保护;你不听从父母,是一定会吃苦的“。甚至恼怒地希望看到子女在碰壁后再返回来求救自己。

    为什么我们会认为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常人”,这和我们评断孩子的标准相关;前150年前的论著强调”品德“为成功之本--如诚信、谦虚、善良、忠诚、勇气、耐心、勤勉和一些称得上金科玉律的品德。近几十年来人们对成功的基本观念改变了,由重视 ”品德“转而强调”个人魅力”,即认为成功与否更多取决于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人际关系及长袖善舞的圆熟技巧。    

    对照着这种流行的标准,父母往往会对自己的孩子不满意,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品德”因素。一旦父母摆脱了基于“人个魅力论”的对孩子的看法,培育了基于价值观的动机,我们对孩子的”思维定式“即发生改变--不必拿孩子与旁人比较,不必把固有的社会模式强加在他身上,这样反而能够平心静气地欣赏他的优点。我们相信他有能力应付人生的种种挑战,也就不急于保护他免受外界的嘲笑。

    自动自发因素的作用要强于外在的影响。归根结底,我们的本质要比言行更具说服力。有长期的人际关系中,单凭这些次要优势是难有作为的。倘若没有根深蒂固的诚信和基本的品德力量,那么生活的挑战迟早会让你真正的动机暴露无疑。

    父母应该培养以”品德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定式。在日常生活,与孩子的陪伴中不断提炼自己应遵循的原则,比如成长和改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一步都十分重要。自然的成长过程不容违背、忽略或缩短。父母应遵循耐心、坦诚的原则,认真聆听,理解孩子的愿望。父母应该拥有足够的智慧让他们体会到成长、拥有的感觉;同时告诉他们付出的价值,和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意义。

     一个人的思维定式越是符合这些原则或自然法则,就越能正确而高效地生活。

    下一篇文章我会思考和探讨在教育孩子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评分:★★★★★☆ 一直要看本书,一直拖延,这次因为和学生们成立了阅读小组,承诺了要看完本书,因此快速阅读完,惊奇...
    丁冉Dora阅读 6,641评论 0 4
  • 我可以大胆直接的说,自从离开学校,我就不想在学习看书.就不想费脑子,特怕麻烦,一切行动凭感觉,看心情,活的自我...
    颜荣阅读 4,363评论 3 4
  • 距离2019年已经过去1/12多了,在各地出差的路上和给自己留白思考的时间里,我都在做2018年的复盘,我将最近三...
    周小白补习班阅读 5,342评论 0 50
  • 苍白之下,苍白之上, 看见的是虚无,摸到的是烟雾, 总是觉得会是遥相辉映的日子,依偎在身边的一个轮廓, 怎只是个轮...
    逆流行者阅读 2,60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