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比例接近一比一,进化怎么解释? | 《自私的基因》PART 3
1
进化角度看,男女比例为什么接近一比一?
由于X精子、Y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所以生男生女各有50%可能性?
但这只是一个结果,从进化的整个进程来看,为什么大自然更倾心于这种趋势,最终形成了这种模式呢?
2
这是最“合于逻辑”的模式?
Nonono……
我们知道,雌性个体提供的是卵子,并且受孕需要相当的时间;而雄性个体提供精子,每天能够制造千百万个,也不需要受孕过程,可以繁殖幼儿的数量实质上是无限的。那么,从理论上讲,若1个雄性个体所产生的精子足以满足100个雌性个体的需要,从“自私的基因”的角度来看,在进化的初期,为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动物种群中,雌雄两性个体的比例应该是100:1,生育的雌雄个体比例应该也接近100:1。
比如这个冷知识
在一项海象的研究中,据观察,4%的雄性海象所进行的交配占所有交配的88%……但即便如此,海象所生雌雄比例是3:1。也就是说,有大批剩余的从未交配过的独身雄性个体,它们可能终生得不到机会进行交配。
那么在进化过程中究竟是什么在背后起作用,维持性比率??
3
道金斯在书里提出了这么一个假设:假定在上面海象的群体里,出现了一个突变基因——“生女儿”基因(有使做父母所生的大部分是女儿这种趋势)。比如,“生女儿”基因表达时,可能使父亲只制造X精子,可能使母亲分泌一种选择性的杀精子剂,或者使男性胎儿流产。
那么这种基因能否“上位成功”呢?
开始应该是没问题的,因为只要有几个雄性个体就足以提供一大批过剩的雌性个体所需要的精子。而世代更迭是没有终止的。这个“生女儿”基因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呈指数不断的扩散开来。总会达到一个不平衡的程度,剩下的少数几个雄性个体搞得筋疲力尽才能勉强应付……
但别忘了,此时那些“生儿子”基因的为数不多的父母,其实逐渐享有巨大福利。简单来说就是,这些父母所生的雄性,变成了“稀有物”,他们就有极大的机会成为几百个海象的祖父或祖母,自他们遗传下来的“生儿子”基因就开始扩散开来。“生女儿”基因就相形见绌了。因此,“生儿子”基因又多了起来。
性比率的钟摆又摆了回来。
4
【钟摆】
这个模型很生动,不仅仅因为他说明了——当某一方即将占有绝对优势的时候,一定会向反方向摆动回去,也说明了一个现象——自然的调节带有惯性和反作用力,也就是说,摆动回去一定会向另一方多偏一些,不可能直接静止于中间。这永远是个动态的过程,只不过是外力与幅度的问题。
其实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里面,在解释很多问题的时候,都用了类似的思路,只不过更强调了另外一个词——“稳定” ,大概可以理解为钟摆的中心位置。在进化心理学中有个术语,“进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 ESS)——在给定环境下,如果一个策略被群体大部分个体所采用,并且由于其他策略无法产生比使用该策略更高的收益,该策略无法被其他策略所代替,则称该策略为进化稳定策略。
从上面的假设和推演可以看出,性比率一定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比率不会有很大偏移,因为这样,是“最稳定”的状态。
这种【稳定】很有意思
一方面,这个结果并不是有意而为的、也不是理性选择的,无论是基因层面、动物层面、自然层面,没有任何有意识的思考掺杂在里面。而是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打磨,经过自然选择与淘汰,最终存留下的。
另一方面,从道金斯在论述一个个问题时候的思路、钟摆模型里面也可以看到,有一种推理方式,是先打破平衡。想看一个因素在一个复杂的体系里面所起的作用、因素与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妨有意的假定一个特殊、极端情况,接着放任其碰撞,去模拟情景。这就像是打破一个化学平衡,再放任其反应,但最终依然会回到那个状态。这种状态,便是最稳定的状态。
这不一定是一个“最理想”的状态,但一定是一个“最适合”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