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辈子,总是在找能说话的人,说得上话的人。话不投机半句多,话对了,一句胜过千言万语,话不对,再多都是废话。说话,也是讲究刚需的。
我爹在家话不多,我妈话多,都说话少的人性格比较偏激,遇事容易上火,属于那种一点就燃,或者是隐忍很久,最后爆发很恐怖的那种。我爹脾气不好,也不是不好,是让你觉得有种恐惧的感觉。表弟不喜欢来我家,原因就是因为我爹的脾气,表弟说,每次一来,看到我爹的眼神就瘆得慌,虽不说话,但足以把他拒千里之外了。
我小时候也不喜欢我爹,性格古怪,平时打个电话回家,虽说打他的手机,话基本不超过三句,就问我妈呢?她在的话,我跟她说得着,她不在我就把电话挂了,说下次再打。都说儿子跟妈亲,不是,而是因为那时候我跟我爸无话可说。
小时候,我爹跟我妈老是吵架,大事吵,小事吵,吵架这事就像下雨,一年四季终究会下点雨,或大或小,因为“大地”不能承受太久的干旱。吵架,主角一般是我妈,话多,吵的时候类似于辩论赛,不在乎说的内容质量,只在乎谁说得多,我爹一般都是闷着,听,听不下去了就走,或者跑去房间睡觉,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小事吵成了大事,啥大事?婚姻大事。动不动就说“明天我们就去离婚,跟你过不下去了”之类的话。每每到这个时候,我就想我是跟我爸呢?还是随我妈呢?还是我自己跟着我奶奶他们呢?还是谁都不要我了呢?那我不是成为孤儿了?想着想着,眼泪就流到嘴边了。
其实,夫妻之间吵架,最受伤的还是孩子。现在长大了,想想其实当年他们吵架也好,至少说得上话。我不是说支持吵架,而是说你是想让父母有架可吵呢?还是无话可说呢?如果这样,我宁愿他们有架可吵。当两个人,话都说不上了,又怎么会吵架呢?现在想想,原来,他们吵的不是架,是婚姻里面的爱情。
现在我成为人夫人父了,慢慢地也能体会我爹的那种心情了,其实谁不想多说话?谁又想憋着?以为听村里的一个大伯评论我爹,他说,你爹这人在村里没有朋友,你看我们家,啥时候不是朋友几个,喝酒聊天,你爹不爱叫人喝酒,也不是不爱叫人喝酒,而是他本身不爱喝酒,他这人性格不好,别人喝多了,他骂,他自己喝多了,也爱骂人,我就被他骂过,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去你家喝酒了,不是怕他,而是觉得这个朋友交不得。
其实,我一看,我就觉得我爹跟这个大伯是不可能成为朋友的,性格压根对不上,没有朋友缘,至少连个酒肉朋友都算不上。现在想想,那些年,我爹真可怜,没人说话,没人懂,也没人理解,孤独地过着,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愿跟自己多说一句话。我在想,我以后会不会也像他一样,招人非议。
最近,发现朋友越来越少了,可能拜个手指头来计算朋友,都难以掰下来,平时大伙聚会喝酒,少不了说上几句话,现在自己也不爱喝酒了,更不爱出去跟同事朋友小聚了,大家说的,谈论的,已经没有我的话份了,因为久而久之,我不知道他们谈论的什么,话语渐渐地就对不上了,同时,我的有些话自然而然地也就带不出去了,其实说话,真的是需要平台的。哪怕一杯酒,一支烟,哪怕一个简单的爱好,总有说的,人一旦封闭起来了,不但身体走不出去,话也就带不出去了。人本身就是社交动物。
我是大伙眼中话不多的人,我出去也不爱说话,一是说话得看对象,人家不爱听,你偏说,扰民。二是找不到说对话的那个人,平时都是别人讲,我听,上到国家大事,下到柴米油盐,家长里短,我能给的最大的回应就是“呵呵”。在我看来,所有的话都是废话,但是废话却有废话的价值,因为那是对方心里想说的话,不让他说,他会憋坏的,类似于便秘,想拉拉不出来,着急,容易生病。所以你看,心里不爽的时候,没处诉说的时候,赶紧找个空旷的地方,大吼几声,绝对轻松许多,这东西,就像内急,得排出来。那些看似小事的事,其实是大事,别看一句话事小,一句话足以灭掉一个国,杀掉一个人。
我觉得《一句顶一万句》是本很好的书,小说塑造的形象在市井,接地气,里面的人一辈子都是在找自己可以说得上话的人,为了一句话,越过千山万水,跨过山河大海,只为把憋在心里的话放到能听这个话的人耳朵里面,故事虽有些繁琐,却透露出人性的渴望和复杂,好书值得推荐。
我总是在想,人生短短几十年,一辈子咱能说得上话的人有几个,可能一个人一辈子,一句话都没有说出去就走了,不是说不会说话,而是说找不到说对话的那个人。大家都在悲喜中度过一生,谁不想喜大于悲呢?
我们都在用自己觉得正确的方式交流,QQ、微信,手机已经成为我们身体重要的一部分,那天你发现它丢了,你会觉得比丢了你自己还惊恐,没有了它,你会发现,你真的会过下去的。
现在的人心,都是依赖的人心,你敢说这个世界只剩你一个人了,你还有活下去的勇气?你还觉得有意思?当发现你憋着的话太多,总找不到说话的人,那你离抑郁症就不远了,有话说出来,不一定说从你嘴里,也可以从你的手机。
文字,总是给人想象的空间和纬度,别看我写的是字,其实,是我在说话。
PS:你是多久没有说对话,没找人说话,你对一句顶一万句如何理解?给文章下方留言说说你的看法吧,跟我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