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简述
一句话描述产品:
一款主打知识服务,通过电子书、付费音频等形式使用户得到知识内容的音频类学习APP。
产品满足的需求:
它满足了有学习习惯或学习意愿的人群在完成其他事情的时候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和各类不同场景(其最重要的两个场景是通勤和睡前)进行学习的需求;
以及部分有学习焦虑且不懂得做知识筛选的人群,需要一款产品内容优质的APP帮助他们快速正确有效学习;
产品亮点:平台入驻门槛高,以业内著名人士为主要的知识生产者,课程“小而精”,让用户可以在碎片时间学习到系统的高浓度知识。
目标用户和经典场景:
根据果壳网--知识青年付费报告,关于知识付费,最大的用户群体是 90 后、就业 3 年内、从事计算机和互联网行业的青年人群。他们对于工作尚不熟练,且离开学校时间不久,学习动机和能力均比较强烈。极光大数据支持了这一观点,知识付费 APP 用户年龄以20~24岁为主(得到的用户中20~24岁占比为47.6%,知乎为53.1%,分答上则为50.2%)。但获取知识的兴趣和需求并不会因为年龄增加而衰减,例如就业年限在8年以上的知识付费用户同样占到了23%。
目标用户和典型场景案例1:
目标用户:
18-22岁之间有学习习惯,学习无特别强烈目的性的学生群体;
典型应用场景:
学生党在网上了解到老罗出了【得到】APP,因此下载,大概浏览一下【得到】上的内容,关注自己喜欢的栏目,在晚歇息的时候听自己喜欢的书本或者课程,然后做一下笔记,喜欢听【听罗辑思维】以及看留言,喜欢和同学分享在【得到】APP看到的优质音频;
目标用户和典型场景案例2:
目标用户:
22-29岁之间对精品知识有好奇心或者想进一步学习的职场白领;
典型应用场景:
根据自身的职业情况,在得到里面找到了一些适合自己的节专栏,同时也每天听本书,一般会在上下班通勤的时候,听音频学习且形成习惯性学习,会输出一定的高质量留言,是【得到】的主流用户。
目标用户和典型场景案例3:
目标用户:
30-40岁或以上的职业发展到一定高度,想接触更广泛且高质量的学习内容的职场人士;
典型应用场景:
觉得【得到】APP的内容能在工作中给予一些启发,因此【得到】APP上购买了7个付费专栏。一般都是在开车的时候,来听音频,平时工作忙,有碎片时间就学习一下。
二.关键功能与描述:
【得到】功能架构:
【得到】APP的关键功能闭环:
由以上可以看出,产品是由产品内容驱动的,由平台的知识生产者创造头部优质的内容吸引高质量的用户,进而用户知识输出,写出高质量的留言,因此产品的核心不是功能点的突出,而是围绕产品的主要核心功能的流程,包括:内容质量和数量、音频播放、阅读排版、下载、搜索、购买等,通过不断完善主流程的细节,打磨用户体验。
运营方法:
【得到】是一款知识服务为主的平台型产品,以产品驱动为核心,因此运营主要目标是提高内容的服务质量、提升付费购买的量,还有就是拉动用户的增长和提高用户的活跃度,因此,主要做了以下运营:
1:线上活动
初期在【罗辑思维】上节目推荐,由老罗以及【罗辑思维】节目给潜在用户带来正向的品牌能量,带来初期客观的用户量;
2:线下活动
【跨年演讲】吸引了很多对知识服务者的关注,也吸引的大众的目光,为产品引流;
2018年2月赞助【最强大脑】,【最强大脑】节目内容都是围绕高智商人群,与品牌气质以及产品内容契合,同时双方联手打造的“最强大脑心理学课”在得到App上线,不单单只是品牌的曝光,同时也为品牌的产品内容镀金;
3:收集用户的产品使用需求和使用问题,用以迭代产品功能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每次迭代都围绕用户体验几乎保持每半个月一个小版本,每两个月一个中版本,每半年一个大版本;
4:组织策划各种APP内线上活动
新用户奖励优惠券;
产品上设置邀请函,支持用户在其他社交平台上分享并对双方做出奖励;
VIP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