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前面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平均分吗?(指名回答)那平均分的方法是什么呢?(指名回答)
2.现在有两道题想让大家动手来分一分,考考大家对前面的知识真的掌握了没有?
3.学生汇报结果。
4.今天,熊猫贝贝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它遇到了一个难题:它想把12根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不知道每盘放几个?你们能帮帮它吗?现在请大家用12根小棒代替12根竹笋,自己动手分一分吧?
5.汇报结果:每盘放3个。师:像这样,把12根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属于平均分,在数学王国里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示,那就是除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板题)
二.新授
1.除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一样,也是一种运算方法,它也有自己的符号,它的符号叫做除号,写除号时先写一短横,再在上下各点一个点,短横要平直,两点要圆,并且要对齐。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3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1)首先,我们看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2)把12平均分成了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3)分得的结果每份是几呢?
(3)这个算式的结果是3所以12÷4就等于3.它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读的时候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它数字不变。(齐读两边)
3.思考: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呢?动手分一分,分完后,师问:谁能列出一道除法算式呢?(指名回答)
三: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四. 巩固练习:
1、请看第一题:
(1). 开火车,读算式。
8÷4 = 2 15÷5 = 3 10÷2 = 5
12÷3 = 4 6÷3 = 2 9÷3 = 3
(2)请写出除法算式。
6 除以 3 等于 2 。
把 20 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 4。
有12人,平均分成4组,每组有3人。
有9个苹果,平均分给 3人,每人分3个。
五.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学生说一说)
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我们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及表示的意义,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