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信任不可辜负
先说件事,最近几天战友发起了野蛮成长,挑战极限的征集令,各个小伙伴积极响应,我也主动置身其中,期待有所收获。因为我始终相信,如果能够更近距离的接触到自己的榜样,追随其言行举止,跟紧脚步,这样的更直观的正向反馈相比较于只言片语来的更猛烈,能让人更快地进步,如果能够像关关和安迪那样就最好了。
和战友的短暂的交流中,他始终提到的是因为我对他的信任才让他乐于为我付出他宝贵的时间,帮助我们一起挑战极限。因为战友是金融专业的,而且更是基于此而实现了财务上的自由且强调这是条可以复制的道路,我相信了,所以我选择的是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是高智商人才才能接触的金融作为我的挑战技能。战友更是不遗余力的帮我制定计划,顿时觉得这信任的分量沉甸甸的。
诚惶诚恐。我对别人的信任在我看来并不算啥,因为这是基于对方的种种行动在我脑中留下的印象而后产生的,因为对方做到了我做不到了,真实而且乐于分享,所以我信任他。但是相比较于自己对他人的信任,别人因为我的信任而尽心尽力为我设计学习进程,规划时间安排,特别是我的榜样,我在感动之余更是觉得之后这100天没有理由不努力达标。而之所以感到心不安,自己剖析了下则是因为缺乏自信,这是基于之前生活中屡次放弃带来的恶果,所以导致了现在对自己能否完成画上一个问号,还在怀疑中。
别人对我的信任最后会演变为一种责任感,需要担当,需要最后不负众望才能对得起他人的信任。刚开始因为他人的信任的感动不会持续太久,人总会习惯而后觉得理所当然,之前我屡次这样。在这段情绪波动的时间里,很容易就给自己制定各种不切实际的计划,夸海口,到处宣称自己一定能完成。等过了这段时间后,更多的则是乏味的重复和持续的行动而已,路漫漫兮其修远兮,我们始终会淡忘初心是通过做事来不负信任,这条路注定不会好走的,却总要继续往下走。
信任在社会学中是有相互依赖性的,指的是双方存在着交换关系。会费和战友对我们的行为进行尽心尽力的监督是双方的交换,我始终觉得,会费是一种筛选机制而已,相比较于战友的时间成本而言,我觉得我实在是赚大了。战友也是有个人的时间价值的,就经济学而言,这区区一点会费实在是不值得的交换,但乐于帮助小伙伴成长的他还是做了。
个人平时做事在我自己看来是比较不上心的,有点不靠谱,但还是浑浑噩噩不改变,这点在进入社会进行价值交换的时候才尝到了苦楚,对比于之前学生时代的无所谓,进入社会后才觉得对个人品牌的摧毁是很严重的。(按战友建议,每日记反思日记骂自己乃良方)如果这100天极限挑战过程中还是如此懒散,那真的是自砸招牌,于情于理我也想不出有啥理由能够偷懒然后应付着战友的信任。所以,无论在价值交换的平等性上面还是在个人品牌的建立上面,我不应该对自己狠一点才能使价值交换趋于更平等么?
战友在群里写到从起床到9点的这段时间内,已经完成90分钟锻炼,罗辑思维两集,早饭,写作这么多项事情了,第一反应是:我靠,时间的密度真是高,我也心头痒痒了。待己如仇,挑战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