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成功的标准,不在于站立顶峰的高度,而在跌入低谷的反弹力”(巴顿将军)。人的内心深处存在着一些沉睡的力量,人们会为之惊叹,却从未想象自己会拥有。这些力量一旦被唤醒并付诸行动,生活就会被彻底改变。
这一点我一直对自己有误会,我以为面对逆境的能力我已经被激活,自然被掌控,但实际上,面对逆境的力量是我沉睡的力量,未曾开启过。
之前的逆境,是掉入极大的低谷,大到直接跌破我最底部的生存基准,所以那种应对是因为恐惧而激发本能斗志的扛过去,并且让自己变得更好。由此我以为自己是一个对于逆境很有挑战的人,但实际是不过去等于精神死亡的恐惧。
但那种是极少数,我面对中度逆境和轻度逆境,都很容易被牵制。《逆境》重塑了我对于坏事件的看法,懂得如何应对负面情况比设法拥有“正面心态”重要得多。
人们平均每天遭遇三个难题,而如今这个数据已达32个。的确平均每天都会遭受几个难题。我记录一天会遇到多少不开心,大概3-10个?而如果对这些不开心不加以觉察和识别,就很容易掉入困境中。
一、逆商的四个维度
CORE:control、ownership、reach、endurance; 逆商:是一种效能新理论,一种助人上进的工具,一种有效的测量标准。 我们人类与生俱来就具有向上攀登的给核心动力。我们本能的与时间赛跑。
生活犹如登山:只有不懈的努力攀登才能获取登顶时的那种满足感,即使攀登的过程时而缓慢,时而痛苦。所以重新定义成功:不畏艰难险阻或其它逆境而努力前进和攀登,去履行一生的使命。这个角度看,罗永浩绝对是个成功的人。
“有些人拥有高智商、情商也不错,却仍然无法发挥出其潜能。”我想到了小七。
二、三类登山人
登山上遇到的三类人:放弃者(妥协让步、退出、逃避、变卦或放弃)、扎营者(认为成功是一个特定的终点而不是一段旅程)、攀登者(终身自我成长和进步)。
放弃者:逃避真正的承诺带来的挑战,遭遇的痛苦会比当初试图通过停止攀登来回避痛苦要深刻的多。“在所有伤感的语言或文字中,最伤感的是“原本可以做到”!
扎营者:厌倦登山了,浑然不知自己会为此而付出的代价。认为停下来享受已完成的那部分攀登过程带来的美景和舒适。我们搭建了一个“舒适的监狱”,工作体面、待遇优厚、让人不敢离开。寻求小营地给的舒适感。放弃了自我实现的追求。同样会体验:衰退、缓慢、虚弱、停滞不前。
攀登者:峰顶可能难以到达,因此本身就是寻求攀登的过程。很多奖赏是以长期益处的形式呈现。对于攀登者来说,营地是驿站,而对于扎营者来说,营地是家园。
三、逆商在树的生长中扮演的角色
树叶:个人表现,身上最容易被看见的部分;
树枝:才能和渴望,渴望:动力、热忱、激情、内驱力、雄心、抱负和活力。
树干:智力、健康和品格;树干支撑着树枝和树叶,智力包括其中:语言智力、运动智力、空间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社交智力和内省智力。
情绪和身体健康会大大促进或阻碍攀登过程;品格是相处的过程:公平、公正、诚实、审慎、善良、勇气、慷慨。
树根:基因、家庭影响、信仰。
逆商:是攀登的沃土,并且可以习得。
四:我们身处逆境的时代:所有逆境确实是让灵魂成长的机会。
五、逆商理论及逆商工具
推荐逆商的理由:
帮助我重构人生处于向下时的知识框架和人生态度。我比较擅长在“向上”的层面进行自我成长,比如因为梦想、希望、期待而努力生活;但在面对“向下”的生活逆境时,处于被动应对,零星击破,消极的处理中。
《逆商》从三个角度帮我理解逆境:
一是通过脑科医学、认知行为心理学以及生物学等知识构建了逆商的基本理论,完全重构了我原本被动和消极应对逆境的态度;
二是帮助我理解对待情绪的态度,咨询师的执业让我更多的觉察负性情绪要去表达的意义,但是同时也很容易陷入被负面情绪所掌控。这本书教我“阻断”无意义的负性情绪;
三是帮助我找到“心身疾病”之间的一个确定性和落脚点:掌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