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是否很多时候,有想要坚持做某件事(比如读书、写作、健身、亲子教育、心灵成长、商业赚钱、借助自媒体变现等)的决心和行动,于是你勤奋努力着、执着追求着。
但是过了一两个月、或者一年半载、或者两三年之后,你回头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已停下了脚步。
这虽然听起来有点扎心,但确实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
静心反思自省,其中原因很多。
要么是行进中途改变了主意和初心,要么是因为心态上急功近利,短期效果甚微而失望终止;或许是因前期用力过猛,导致缺乏后劲,无奈被迫结束;等等,不一而足。
我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探索实践,特别是10个月的站桩修炼,边学边悟、边悟边实践,让内心逐渐宁静平淡,始终牢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的修炼箴言,践行“不执着,不追求”的练功宗旨。
期间,也参加了几个读书和写作社群,自行参悟和行动,心态变得平和,行动更加聚焦,持久力更强,观念认知不断扩展和升华。
其中,“慢慢来”三字,是我听到和见到的最多、影响最大的词汇。它也是对很多事情最高度抽象、最普遍和综合的表达。
一般地说,人们不喜欢做事的慢节奏,“慢”听起来也不够鼓舞人的士气,更喜欢追求更快、讲究高效率。
其实“慢”,从宏观和长远视角来看,“慢”中蕴含着“快”,“快”中也有某些“慢”的细节。
《好好学习》一书专门提到了一种学习的底层心态,叫做“以慢为快”。这是指在具体执行中的心态。
这里的“慢”是说,要对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问题下慢功夫,花足够的时间去打通某些知识阻塞,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把80%的时间花在20%的重要问题上,而不是追求看起来很花哨的新方法、新技巧。
当然,这种用在读书上的方法,也适合几乎所有领域。
以我深有体会的站桩练功来说明吧。
首先,站桩要是积极的态度去练习,只有愿心而无目的,仅有练心而无所求。在具体练的过程中,又要有“慢慢来”的平和心态。
一、不执着、不追求
“不执着不追求”六字与“慢慢来”三字,有着某种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心态的描述,都是与“快”意有矛盾。
只是前者听起来更文雅一些,后者更通俗而已,本质上并无二致。
那么,站桩练功就不必询问太多的问题,无论是体感,还是各种身体症状,都无需过度在意,你只要坚持练下去,就会有出乎意料的惊喜。
二、初期桩姿不求标准
桩功,一方面讲究标准的姿势。另一方面,对于初学者,只要按照基本方法,遵循“松静自然”为本的原则。从“粗守形”开始,让元气慢慢长养,之后便自然过度到标准姿势。
这时的心态和身姿就很重要,都要有“慢慢来”过度的意识,依靠时间的加持,用时间换空间,慢慢让身体气血充盈,精气神你旺盛。
三、心态平和不躁
站桩练功是一种修身养性,身心兼修的锻炼方式。
练功过程中讲究心平气和,当心理上有急躁情绪时,就会立即反映到身体上,气会浮躁,神则不宁,身体局部不自觉有肌肉紧张,直接影响练功效果。
如果有目的、有追求的急躁,一旦练功过程中出现不合人意的反应或感觉,还会降低自我评价,有挫败感,自信心受挫,不利于长久坚持练功。
心态平和淡定,平常心看待站桩,不急躁是“慢慢来”最直接的体现。
四、不与别人攀缘比较
大家在同一社群一起练功,其好处是可以互相鼓励和学习,分享各自站桩经验和体悟,但容易引发人们之间的比较。
因为练功是很个人化的,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身体基础有差异,练功精进程度也不一样,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效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比较。
因此,务必牢记站桩是自己的事,没有可比性,无论在体感和时间上莫强求,做桩里桩外最好的自己。
五、强调习惯的养成
练功追求的是细水长流,应该融入并成为日常生活,那么必须秉持长期主义。
在练功时间上,得论年来算,脚踏实地练,“王道无近功”,想一口吃个胖子,一步登天,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三年一小成,十年才可能有所建树。
日常修炼中,又以日日功为基本要求,每天定时定量为最佳练功方式。
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时间就一天猛练几个小时,然后再歇功停练数日,这是不可取的。
当然,允许有偶尔的懈怠。特别是当身体不适,有疾患在身时,还要结合规范治疗,毕竟站桩不是包治百病的神功。
总之,只要抱定“慢慢来、比较快”的心态,认定的事情,就持续行动,持之以恒,笃行不怠,假以时日,行着行着,不经意间就遇见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