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寒冷的冬夜,夜已经很深了。整个村庄都睡了。白发苍苍的棉婆婆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
我也失眠过,是因为脑子里一直在想事情,不由自主的。
棉婆婆为什么睡不着呢?
她在想什么事情吗?
是的,她想到了门外的菊花,怕冷霜冻坏了它;她想到嘎吱嘎吱响的门栓,得修一修它;她想到要烧一壶开水(伏笔:为什么半夜里还要烧开水呢);她想到了门外的老狗阿黄,怕它在外面冻坏了……她一趟趟的起来做这些事情,一遍遍的躺下想要睡觉,可是,她还是睡不着。
还有什么事让她挂心吗?
唉!是因为这个枕头太硬了吧?噢,这件毛衣明天要晒晒。火怎么还不旺呢?水还没烧开呢!
起风了,我的柿子树,得给它穿个麻绳衣服了。村口的那棵大树呢,去看看它吧。
故事讲到这里,夜更深了,寂寞的月亮发着淡淡的月光。棉婆婆躺在床上数羊也睡不着,于是干脆起来去村口看看。(伏笔:她想看什么呢,只是想看看村口的那棵老树吗?)
棉婆婆穿上外套围着围巾,提着灯笼,带着老狗阿黄,穿过安静的村子,来到了村口的大树下。她把灯笼挂在树杈上,向通往村外的那条小路上眺望。(伏笔:挂灯笼、远眺,她在等人吗?图片上棉婆婆的背影孤独矮小,她在眺望远方着伸向远处的小路。远方是朦朦胧胧的群山,脚下的熟睡的村庄。身边是老狗阿黄和一棵同样坚持守望的老树。这一幕让人瞬间泪目。)
显然,棉婆婆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答案。她慢腾腾地、慢腾腾地走回了院子里。
我猜此时的棉婆婆的心情,就像一个委屈的小孩子,也像极了一个没有得到回应的恋爱中的少女,有点失落,有点委屈。
她回到屋里,炉子上的火烧得更旺了,水壶噗噜噜地响着。水已经烧开了。
啪啪啪,风叩响了院子的门,走亲戚的棉爷爷和风一起进来了!白胡子白头发的棉爷爷,手里还提着棉婆婆为他挂在村口老树上的灯。
现在,揭晓答案了!
原来,棉婆婆睡不着,是因为挂念棉爷爷!
笑成一朵菊花的棉婆婆,赶紧用大茶缸为棉爷爷沏上一缸子热茶。棉爷爷呼噜呼噜地喝着热茶。棉婆婆爬上了床,这一次,她不用再数羊了,呼噜呼噜地就睡着了。
这是中国童书作者廖小琴的绘本故事《棉婆婆睡不着》。廖小琴是四川盐亭人,《棉婆婆睡不着》获得2015第四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佳作奖。
这是一个很温情的故事。棉婆婆和棉爷爷是一对平凡的老夫妻。他们相依相伴,相守一生。只因为棉爷爷走亲戚回来晚了,棉婆婆就大半夜的为他牵挂着,辗转难眠。直到棉爷爷平安回来,喝了她泡的一碗热茶,棉婆婆才安心的躺床上呼呼睡着了。
故事表面上在写棉婆婆睡不着,实际上说的是牵挂---棉婆婆对棉爷爷的牵挂。故事里没有一个“爱”字,却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爱意。
或许,这就是我们独有的含蓄,只有我们才懂的爱的表达吧!不用甜言蜜语,不用海誓山盟,平平凡凡,相伴到老。
都说最长情的是陪伴,那最幸福的一定是有人挂念吧。棉婆婆和棉爷爷,活成了最平凡的幸福。
年少时听过一句话,记到现在:
家,就是你的脚步声,和钥匙开门的声音。
请珍惜那个牵挂你和你牵挂着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