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出生后的一个多月里,自我怀疑和否定达到了人生巅峰。42天的“月子”里,有一半的天数里都在抹眼泪。
刚出生的娃不敢抱,也不会抱。我是个妈妈,怎么可以不会抱自己的孩子呢?
看了母乳喂养的书及各种科普文章,还写了篇总结(链接),坚决的将奶粉和奶瓶从待产包里删除了。结果没有医院里阿姨的帮助,我根本没能力让娃吃上,关键是我连喂奶姿势/抱他的姿势都摆不好。
因为疑似喂养不足,黄疸指标高,直接从产科出院转儿保住了一个星期的院。而出院的我,还不知道怎么喂养他。我一面因为与他的分离泪流满面,一面为他能在医院吃饱而心感庆幸(此处省略1万字过程和感想)。
关于“乳头混淆”的知识点掌握的很扎实,结果出生第四天的娃在医院一边吃奶瓶一边吸安抚奶嘴。
接回家的娃继续母乳瓶喂,时不时就要接受下灵魂拷问,娃知道给他提供食物的妈妈是我吗?哺乳的幸福感在哪里?以后一起出门怎么办?
尝试亲喂,姿势不会摆,好不容易吸上还痛的扎心,折腾的在空调房里满头大汗,娃也急的哭,瞬间怀疑是不是自己不配做妈妈。
吸奶涨奶堵奶,没想到这个硬件这么难操控,恐惧不停出现的硬块,热敷冷敷老公揉,冷不丁还是堵到发烧了。看不到传说种的“供需平衡”究竟会不会出现。
好不容易能亲喂几次相信可以不担心出门哺乳的问题了,睡眠问题来了。
回家的几天放床就睡,盖好小毯子,双手投降式,像个天使。不知不觉间,抱着才睡了,再过两天,抱着也不睡了哭到昏天黑地。作为妈妈,束手无策,不知道他哭是要表达什么想要什么。每当他在家里哇哇哭,我都要怀疑我是个妈妈吗?
月子做完了,身体基本上恢复正常了,但是抱娃都还不熟练,纸尿裤没有换过,拉了粑粑也没给他洗过,亲喂还不能一个人独立完成,哭了也不知道怎么哄。我的惭愧和焦虑堆在心里。开玩笑跟老公说,应该他在家休产假我去上班,这个玩笑是咽着眼泪笑着说的。
生之前信心满满,觉得我怎么着都一定是个好妈妈啊,我这么好学,读了好些权威的养育类书籍,胸有成竹的准备迎接挑战,认为不就是频繁起夜辛苦一点吗,很快就能适应的。没想到,对这个软绵绵的小生命完全束手无策,起夜不过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信心一步步的崩塌直到自暴自弃的情绪总是上演。
过来人们给的忠告都是做好准备很辛苦,而这一切,是“辛苦”两个字可以诠释的吗?只是这事,没经历过的人不懂,经历过的人只能会心一笑。因为,每一个做妈妈的人都会经历,很特别却又很普通。
这个过程中时常想起一位同事语重心长的在生之前好几次跟我说,一定要看开一点不要抑郁了,原来可真不是危言耸听。
突然间觉得,所有当过“新手妈妈”的人都自带光芒了。
还好,整个这个过程里,老公做了我最值得信赖的战友,如同我的救命稻草,一面带娃一面照顾我的情绪,让我不至于走向崩溃。
两个月过去了,状况好了很多。他长大了许多,也有了更多的意识,开始表现对这个世界的兴趣,不再是那个瞬间爆哭且不止的小娃娃了。我也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基本适应了当前的节奏。如今横抱竖抱随手转,亲喂瓶喂自由切换,基本没有堵奶涨奶的烦恼了,晚上他都能每一觉睡上4个小时。虽然还是时常面临哄睡半小时,入睡五分钟的情况,但都不再恐惧能坦然面对啦。
丧失掉的信心慢慢的捡了回来,只是这一路,道阻且长,我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