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六讲》——孤独也是一种美学

“孤独”这个词度娘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孤独是一种主观自觉与他人或社会隔离与疏远的感觉和体验,而非客观状态;是一个人生存空间和生存状态的自我封闭,孤独的人会脱离社会群体而生活在一种消极的状态之中。

当第一次听到孤独是可以作为一种美学时,我内心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反应,觉得在这个浮躁社会里不太可能出现啊……


思考了很久还是觉得不太可能。可以猜测到的情况或许是这个人已经过上与世隔绝的生活呢,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人存在,他们往往可以把孤独这种感觉提高到一定的镜界。

反正带着很多的疑问翻看蒋勋的《孤独六讲》。当我还没有阅读之前内心最迫切的犹疑。

孤独,在当下就好似流感一样,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患染过。吊诡之处在于,最害怕孤独的现代人其实最孤独。

如我一个关系比较好的朋友,因为工作变动了她需要和原来租房子的好朋友分开生活,那个时候的她面临一堆现实问题内心油然而生的孤独感,更加让她想要放弃这个工作机会。


后来她一个人思考了很久,觉得一个人在深圳这个陌生的城市还需要一点心灵的依靠比较好,她选择付出的代价就是要开启了每天早上5点起床准备上班,我佩服她的是每天来来回回4个小时的地铁+公交车还是会很开心的回到出租房和好朋友分享自己一天的喜和忧。

你我生活在这个城市里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个体意识的明确。当你意识到陷入孤独之境时,第一反应则是回避孤独,这是群居动物的本性,却于解脱孤独无益无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当孤独作为一种群体性症候,你开始思考自己是否给予孤独多一重维度的探勘,并赋予美学上的意义,使得孤独不再只是一个现代人口中熟滥的词语了吗?


我觉得《孤独六讲》里分享的内容表达的不止是不同的孤独,更是说明了一个观点的问题,你会经历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从找出时间,让自己孤独,与自己对话,当真正了解自己之后才能让内心更强大的自信吧。


而我身边有的朋友选择旅行、增长见识来认识自己,但也有不少的朋友是觉得旅行之后任然无法认识自己,只是增加了生存能力。

我对身边这两类朋友的看法没有什么说很赞同和反对一直就保持中立的态度,只能说仁者见仁吧。反而我简单的认为如果旅行是为了让自己更了解自己的话,类似我这种这个阶段还比较穷的人来说只要安安静静的坐着与自己孤独的灵魂对话就可以了。

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慢慢的可以发现,蒋勋书里所分享的情欲孤独 语言孤独 革命孤独暴力孤独 思维孤独 伦理孤独这六种孤独还是有一定的美学道理的,往往就是阅读时我才内心佩服这种思想镜界如此高度的人。


两年前我曾崇尚速度,简单的认为在大城市里就应该是以“飞”的速度发展的,真正到了可以深刻感受到这种“孤独”感时又发现自己好像不理解这种孤独的存在了。

曾很忙,忙到夜晚,不敢面对自己。就会约上同事/朋友一起去附近喧闹的烧烤店里吃喝,一起聊一聊自己所谓的梦想,那一刻不得不承认你和我一样不愿在出租房里听到自己孤独的声音。


或许,现在的你在空旷的马路上飙车,不愿意在车里听到自己的心跳。你知道自己会跑的越快,而往往这种孤独感也是跟的就很紧的,总让人无法释放。


经历过“高考”这个庞然大物的孩子们都知道,曾经的老师也一样用大量的课业压的你我喘不过气时,或许,有的老师并不知道这是为了什么?升学率?也可能是因为学校害怕他们问自己孤独的问题。一旦当这个人闲下来了,最容易是被当做最大的敌人来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们的玩具很多,但我更喜欢玩儿吹泡泡。五彩晶莹的泡泡在空中飘来飘去的,多好玩儿呢。 到小卖部...
    暖暖小时光阅读 336评论 3 3
  • 《一个出身寒门状元之死》带来的巨大效应,终于拖垮了咪蒙。今天咪蒙的微信公众号已注销,几乎同时,咪蒙在其他平台的...
    波泼漠fo阅读 566评论 3 5
  • 金黄澄亮的椭圆形火烧,在铁烙子上冒着热气,玉米面的香味也便溢满到鼻子里,延伸至每一个神经末梢,诱惑着我们兄妹三人的...
    韩涵微语阅读 1,071评论 13 39
  • 林玥继续说道 :“为李厂长尸检的时候,我发现李厂长的右手中死死攥着什么东西,我好不容易松开李厂长的手掌才发现,李厂...
    长白居士阅读 194评论 0 0
  • 掌控自己,方能掌控时间。从来知易行难,我还在路上。 前几天,六分之一社群的案主(其实我特别不喜欢案主这个称呼,有点...
    大伟传说阅读 782评论 16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