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赞题图。人物形象生动逼真,画面清晰,很贴文章内容。
阅读邹亮荣老师的文章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仍是以细节描写见长。
《老家来客》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启东、严图、小强和我,详细地介绍了吉优餐馆的特色菜肴,普及了待客之道、酒桌礼仪文化以及“我”的做事规矩、做人底线。
文章开门见山点题,寥寥几笔把老家来的客人名单、事由交代得清清楚楚。然后按照时间顺序或者说按照接待来客顺序将事情处理、宴请宾客、送客等过程一一交代清楚,完整地讲述了“老家来客”这件事。看似平铺直叙,简单明了,实则大有乾坤。
明线是一次接待“老家来客”,暗线是城乡差异化呈现。
初见面时,76岁的“启东”讲话声音细、掏出软中华、中规中矩敬烟、把烟放在桌上,在酒桌上启东不肯做上席、捂着酒杯谢绝喝酒等动作和态度都体现了这位年逾古稀老农骨子里的谦逊,以及在“成里当官”的“我”面前谨小慎微的求人办事态度,把自己低到尘埃里的卑微心理。“我”待客的热情、周到、体贴,打消了“宾主”差异,打破了启东的心中壁垒,他袒露了自己真实的一面:饮酒一口半杯,吃东坡肉直呼过瘾,告别时要留电话,说要送自家养的两只鸡鸾子。通过这些细节我们看到了一个直率、淳朴的启东,我们忘记了他的年龄,记住了一口雪白的牙齿一颗不缺的启东。
从启东的行为举止变化、严图的认知(“我以为是你们单位管呢”)、小强酒桌上的行为举止变化都可以看到城乡差异。
这就是邹老师作品的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