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深的理论,我不具备,丰富的经验,我也没有,那就不如谈谈自己这几年成长经历中的一些真实感受吧,其中。我认为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在最近几次比赛和考试中,我对如何拟定教学目标,有了颠覆性的认识,姑且就把这次交流拟题为教学目标不可小觑吧,下面就来具体谈一谈。

关于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我想不需要我赘述,书上说他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而除了书上的这些理论,我的观点是,它是一篇教学设计中最先展现给他人看的。而这个审阅教学设计的人往往是同行前辈,甚至是评委。
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合理,是否精当,是否有可执行性。直接影响着审阅者对你能力和水平的评估,过去,我有一种错误的理解,总觉得公开课比赛或考试中,我最该关注的是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出新意,出亮点,吸引眼球。
而教学目标往往是草草写就,现在想想,这无疑乎舍本逐末,教学目标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编造,不是教案上装点门面的摆设,也不是课堂教学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应该是教学的最高基准点,所谓有的放矢,如果靶子都没瞄准,再多招式都是花架子吗。
所以我后来备课中,我琢磨最多推敲最久的就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心中有个刚料定,自己也不会跑偏。而后来几次经验告诉我,教学目标确实不容小觑。
比如比赛或考试中,往往是临时抽取题目,只给出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写教案,半个小时时间,如果文本不熟悉的话,想要读懂文本都很困难,何谈写出一份优秀的教案,这就有个小诀窍,现在教案上。列好教学设计的框架,写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大标题。留足空白袋,后面逐一填写进去,就像下面这样。

说到教学目标,我们习惯性的脑海里浮现出三维目标四个大字,张口而出的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分别指向什么内容呢。
我查阅过很多资料,大多认为知识与技能就是行为目标,过程与方法就是生成性目标。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表现性目标。不知大家对于这种理论化的阐述是什么感受,总之我是一脸懵的。
我本来是想解答疑惑,可是答案却让我更加迷惑,反正一想三维目标难道不是融合一体的吗,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同时实现的,知识也是互相交错的,何必机械的分为三大块呢,所以我将目光转儿放在了如何科学表述教学目标上。


我们来看看这三个目标,目标一,反复吟诵,到底什么是吟诵,怎么吟诵。也许现在也只有叶嘉莹先生才能解释的清,我自己还没明白如何教会学生。
在看目标二三。它们也过于抽象,学生是否欣赏的画面美,能否领悟情感美,我该如何测量呢,可以说,单从教学目标来看这,其实是一个失败的教学设计,或许拿它去参赛,评委刚一看教学目标,我的设计就要被枪毙。
语文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它的执教意图比较宽泛,目标表述也就容易模糊。因此目标表述与准确易于落实,教学操作才能奔目标而去,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注意。第一表述与准确,第二句是规范,第三有可操作性。




另外,我们要时刻记住判断这个教学成果或者教学效果的直接依据,应该是学生有没有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能不能完成任务所以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尽管有的时候我们在教学目标中学生两个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过去我们采取的都是使学生怎么怎么样,提高学生什么什么能力,培养学生什么什么能力这种陈述方式。
还是来举例说明说明吧,比如说培养学生做批注的习惯,拓宽学生关于大雁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等等,我觉得这些表述都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些表述中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同时,语文教学目标也应该将学生最后发展的结果,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也就没有必要使用,通过什么什么这类说明过程的语言,如果过多使用这些多余或含糊的词语,不仅会使语言表述显得不简洁,更重要的是反映出设计者对教学目标,这个概念本身就不太明白,使教学目标的本质不能很好地突出。
还是来举例说明,比如说能有感情的朗读,能整理出背影中作者的情感线索,有对壶口瀑布之美的惊喜感,并产生欣赏祖国山河美的欲望,等等这类目标表述的句式。我觉得就是相对规范和科学的。
更具体的来说,教学目标表述要尽可能落实到学生的行为上,使之可观察,可言传,可训练。应该多采用确定的,可以测量的词语来表述教学目标,比如说勾画记忆,说出,朗诵,整理,比较,运用等表示学生行为的词语,来说明学生学习后的状态。
这个只是我在查阅资料的时候的一些摘抄,不一定全面,也不一定准确。所以也只能做一个参考而已。
不知道,各位老师还记得刚才我留下的那个问题吗,也就是蒹葭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其实蒹葭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该如何进行调整呢,怎么样才能使他明确可测量可评价呢,我期待大家的集思广益,我到现在还没有觉得自己有调整比较满意的教学目标出来。
最后想说点题外话,在大型比赛或者考试中紧张真的是在所难免,我参加市赛的时候说课时,忽然脑袋短路,一片空白,言语都颤抖,刘校长当时在台下,他的鼓励的眼神都没有挽回我的信心,王坤老师后来还给了我好一顿安慰。
后来参加比赛或考试的时候,这个状况就再没有出现过,因为我给自己有了一套很阿Q的理论。那就是比赛只有十几分钟,无声上课或者说课,哪怕是省教坛新星。就很难展示自己的优势,大家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嘛,谁怕谁呢,谁自信,谁就能成功,比的就是心态。
不知道我的这套理论,今天能否给大家一些鼓励呢,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为止,希望对于和我一样,成长中的年轻同仁们有一些借鉴意义,也希望通过我的表述,我们群里的前辈们能够了解到年轻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心路变化,从而给予我们更好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