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读书感悟96-100

九六

志如心痛的重点在志向上,你的志向不变,就会指引自己前行,不会偏差。想法是出出入入的,把持住想法就是围绕在志向上,就会在正确的道路上,如果偏离了志向,就会出错。


道自己要做什么,就会有取有舍,不会浪费时间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我们的心一直在,我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一切的问题,都是心的问题。


九七

人人都具有的、人心内在的具有监察功能的觉知之心,这个功能是人人都有的,所以,(在克治上)讲求,实质上也是在自己的心体上体会到底有没有按照自己的是非之心的判断去真切执行,所以这个(在克治上)讲求的准绳依然在自己内心,无需外求。


九八

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处,但只停留在自识的阶段而不去纠正和改变,那只能是自我作茧式地品味痛苦。


而真正静心自省、虚心改过的人,却能做到“见善即迁,见过即改”,少走许多弯路,早晚必成大器。


九九

王阳明继承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即是理”的本体论,并结合《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来批评朱熹的理学。朱子认为“格物”有多层次的参究,而王阳明认为“格物”只是一事,即格除心中之物欲。这个过程是通过修身来实现的。


因为朱熹是本体与认识分开讲的,而王阳明是统一讲的,所以朱熹是本体决定认识。而王阳明没有这种决定论的观念,他认为从身起修,格心中物,即至于圣,如此而已。但是,他们的心是相同的。圣人心中都存养着天理,天理统摄着圣人的心。从心路出发,各人的理程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


一零零

夫在减不在增,所谓减即去物欲之昏蔽;减尽人欲,便回复良知之本体了。要减少自己的欲望,不要太在意得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九六 志如心痛的重点在志向上,你的志向不变,就会指引自己前行,不会偏差。想法是出出入入的,把持住想法就是围绕在志向...
    小连Lois阅读 201评论 0 0
  • 九六 志如心痛的重点在志向上,你的志向不变,就会指引自己前行,不会偏差。想法是出出入入的,把持住想法就是围绕在志向...
    小连Lois阅读 143评论 0 0
  • [原文]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 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
    汉唐雄风阅读 3,301评论 0 5
  • 馨说:阳明心学实在是太有智慧了。最近爱读古籍,这次我也慢慢来读一次《传习录》,认真研习阳明心学。坊间有很多解读的版...
    馨诚事享阅读 5,168评论 19 8
  • 止定静安虑得,太忙的人不能成功。为什么那么忙呢?因为不知止处,不知至善之地,就到处空劳把捉,碰机会,找机会,抓机会...
    华杉2009阅读 3,080评论 11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