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仅人民两字就出现105次。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我们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做好教育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由之路。“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一个孩子,脱贫一个家庭。我们要坚持把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作为最有效的为民服务抓手,扎实推进教学软硬件设施提升、教学教资丰富完善、学生关心关爱等工作,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教育民生实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到家长学生的心坎上。
做好医疗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之要。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加快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不断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中努力做到“保基本、兜底线、促民生”。
做好就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应有之义。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是民生之福。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稳就业保民生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统筹城乡就业、增加城乡劳动者收入为目标,精心安排、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就业在保障民生方面的主力军作用,不断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力度,致力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搭建就业平台,统筹解决好就业难、招工难问题,扎实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等各项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努力打好稳就业保民生攻坚战。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站位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笃行实干显担当,坚坚持“人民至上”,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