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在说什么?(1)

学如抽丝,每天学点经典。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矣,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释义】交:互相;征:求取。上上下下互相争夺私利。

【释义】万取千矣,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

【释义】餍(yàn):满足。

【背诵句子】

1、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2、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归纳】:

1、这段讲了一个不明本末的君王,他想用“利”来“利”吾国,却没有搞懂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利?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首先国家安定,政局稳定才是基础。追求仁义安定人心才是利国之本,这难道不是真正的利吗?

2、对现代人来说我们就像这个不明本末的梁惠王一样,只是在追求利,这个利是钱,是权,却不知道对人生来说真正的钱权是什么?

以工作为例,对我们有利的事不是目前的工资,而是我们在工作生活过程中不断变得沉稳积极的心态、不断精进的技能、越来越茁壮的雄心壮志……而工资,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就叫先义而后利。先义会有后利,而如果先利,从一开始就破坏了义,就无谈真正的利了。

义着,宜也。

这一节是在谈本末与先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