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读完了莫言的《生死疲劳》,这是一部四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从开始阅读到最后读完经历了快一个月的时间。这是我第一次阅读莫言的作品,记得第一次知道莫言的书还是小学六年级时做填字游戏,填到了《丰乳肥臀》这一答案让我感到惊奇的时候。这么多年后,我才开始读莫言的书,好在多晚也不算晚。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莫言受到的赞誉和争议都不在少数。不得不说,当我在阅读《生死疲劳》的时候,我的确感到非常的酣畅淋漓,同时内心的吐嘈声也是此起彼伏的。
我惊叹于莫言在43天的时间内,用最传统原始的纸和笔写下了多达4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莫言一开始就是下定决心要写一部真正的长篇小说的)。他在维持相当快速的写作速度的同时,还保证了作品的质量: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众多,个个都个性鲜明,活灵活现;个人和家庭的命运同时代和历史的进程息息相关,让人扼腕叹息,笑中有泪。作者运用了多元的叙事视角,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莫言的“炫技”在书中时有体现。
例如:第二十九章中,猪十六大战刁小三时,始终伴随着的“草帽歌”,战斗场景与草帽歌的歌词来回交织,草帽歌成了这段情节的背景音乐,仿佛电影一般,更加富有画面感,为这场战斗更添了几分迷幻色彩。
再如第五十二章,逃到西安的蓝解放未能参加母亲的葬礼,但他同庞春苗在“莫言那小子”的介绍下参演了一场戏,剧中戏的情节正好是逃到深山的土匪“蓝脸”回家为母亲奔丧。于是,莫言再一次展示了他高超的写作技巧,把现实中蓝解放母亲的葬礼与戏中的葬礼情节并置,让一虚一实不断切换。蓝解放虽没有在现实中奔丧,但在戏中却真正释放了内心的悲痛情感,带着不被家人接受的儿媳隔空进行了一次最哀恸的致哀。
莫言笔下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虽然运用了多种技巧,但技巧炉火纯青,融入情节,不显突兀,不显刻意,让读者享受了一场阅读的盛宴。也难怪余华看过莫言的书后,大发感慨,自愧不如。
但我也有一些意见。
首先,就是莫言的语言风格,书中多有粗鄙直白之语。诚然,这些粗俗的话语是符合文中的背景设定的,是书中人物在当时语境下会说出的语言。这也是当代一些文学作品较为普遍的现象。书中也不缺乏动人的景物环境描写等,可见此种语言风格是作者有意做出的选择,往好了说,这种风格也为本书定下了一个浓烈而富有生活气息和生命力的基调。
其次,是作者的视角。书中是以男性角色为主的,女性角色多成为衬托男性角色或推动情节的“工具人”角色,雌性动物则是主角的战利品,缺乏对女性角色浓墨重彩的描写。书中主角历经六道轮回,每一世都是轰轰烈烈的英雄般的存在,确实精彩,看得人热血沸腾,但看多了也有些微乏味。“主角就是大英雄”这样设定的作品太多了,可能作者确实太爱他笔下的角色了吧。当然主角也有悲剧与痛苦,我不能否定这一点。主角的六次轮回,如果有一世能够转世为雌性动物或女性,可能会为这本书增添更多元化的视角(毕竟这都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了,转世改变一下性别也无不可)。这或许是身为男性作者的局限吧。
最后,也是既搞笑又无奈的一点,书中“莫言那小子”出现的次数也太多了。“莫言”这一角色的设置,为叙述又增添了一个视角,能够补足“我”和蓝解放个人视角所不能及的地方;同时,“莫言”的出现让读者一次次的“出戏”,让我每每读到时都感到“无力吐槽”,反而增加了不真实的魔幻之感。莫言笔下的“莫言”,油嘴滑舌,投机取巧,奸诈狡猾,集万千缺点于一身,这或许也是作者一种变相的“自恋”吧。
以上仅仅是我极为个人的一些浅显看法,如有冒犯之处,请多包涵。
总而言之,《生死疲劳》还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小说的,今后有机会的话,我还会再尝试阅读莫言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