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相识时间虽短,但可以一见如故;而有的人相识盛久,却迟早要分道扬镳。
朋友,这个说轻可轻说重也能重的词其实本身并没有什么深刻含义。
我相信每个人都曾很用力地想过合群,可我现在想告诉你,有时候孤独真的很舒服。真正的自由,是不用取悦任何人。
很多人因为怕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强迫自己跟不喜欢的人相处,最后发现,三观不合的人不管怎么努力都无法做朋友。
< 1 >
一个朋友和我抱怨公司的一个女同事,平时在公司的时候,她们在工作上配合挺好的,也相处的不错。她们经常一起点外卖,一起吃饭,一起讨论各种八卦,也经常互怼。在公司其他人的眼里,他们就像是一对相逢恨晚的姐妹。
但这种关系,因为一件事之后就奔溃了。
那两天朋友正好休假,下午她那个同事突然发微信说:我今晚去你家住吧?
当时没想那么多,看到她这句话朋友立马就回复了:好呀,你几点过来?
她同事就回复了三个字:不知道。
朋友想着同事可能有事,不知道确切时间也能理解。然后让她的同事过来的时候提前告诉她一声。
那天下午,给朋友忙坏了,她本来晚上有运动,但是没去,然后把家里的卫生搞了一遍,把要给同事睡的房间也收拾了一遍,跑去水果店买了好几种水果。
可是,等到9点多同事都没有来,她又想可能有事耽搁了,一会儿她会联系自己的,于是打开电视看了会儿综艺节目。
半个小时过去了,朋友再也忍不住给同事发微信,说什么时候到。同时只给她回复了三个字:还没走。
然后过了几分钟又来了一句:我一会儿过去就是了。
可是都十一点了还没有来,又给她发了一条微信,但是居然没回。朋友有点生气了,也不准备等了,自己洗洗就睡了。可是在卫生间的时候手机提示音响了,她刷着牙出来看信息。
同事说:你电话号码多少,我快到了。
朋友快速的回了电话号码,又问了一句,你到哪里了,我家这个小区不好找,这里有两个相同的门牌号,你不要走错了哈,我家在后面一排到了按门铃。
而同事回复了三个字:知道了。
然后打电话来开始抱怨朋友家好难找,说了一堆,然后让朋友下去接她。上来之后朋友和她说什么,她基本都不说话,伸着自己的二郎腿吃水果,反而感觉朋友是在她家一样。
朋友真的有些点生气,对同事说我先睡了,一会儿你自己去屋里睡吧。
第二天的时候,朋友要上班,然后她起来的时候同事还没起来,就让她多睡会儿。告诉她钥匙在哪儿,走的时候把钥匙拿上给她送到公司就好,反正公司也不远。
下午的时候,同事来公司找朋友,把钥匙给了她,然后没有一句谢谢,感觉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朋友拿着冷冰冰的钥匙站在哪儿好久,却不知所措。
这件事朋友想明白了一件事:有些关系千万不要越界,也别不知深浅自以为和每个人成为朋友。
其实,不管是多要好的朋友,当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随便提要求,对另一个人的付出理直气壮的时候,你们的友谊正在走下坡路。
< 2 >
读大学的时候,记得认识的学妹小裕和我讲过她的一个亲身经历。
小裕家境并不好,所以大学的时候她努力给家里减轻负担。有一次她和室友说自己想要去做兼职,没想到室友们都纷纷表示自己也想去。周末一起去面试,可是最后只有小裕一个人被录用了。
小裕成了宿舍里最忙的那一个,忙着兼职赚钱,她还参加社团和院学生会,也在一直忙参加各种有趣的比赛。所以,小裕经常缺席宿舍的集体活动。
渐渐地,她发现很多时候室友们出去玩都不会叫上她了。连偶尔的时候几个人都在寝室,到饭点她们谈论吃什么却没有人过问小裕。晚上很多时候,小裕和兴冲冲地和室友分享她最近遇到的趣事,却没有一个人回应她。
小裕自己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她隐隐觉得是那次兼职的原因。可是又不能辞掉这份兼职。于是她尽可能的推掉学生会,还把其中一个社团退了,抽时间和她们一起去逛街,也一起去看电影。
但是她也发现,天天就往那一条街上走来走去,自己却怎么也没办法发出像室友们一样的笑声。
小裕和我说,有一次,其中一个室友过生日,说好一起在寝室吃火锅,然后她好心买了一个不是很大的蛋糕送给舍友。和她们说好自己兼职回来的时候一起过。
可没有想到的是,小裕回去的时候,室友们已经在吃完了,锅底还有一点土豆,连她买的蛋糕也没有给自己留点。宿舍里热热闹闹的,欢声笑语。小裕打开门的那一刻,心都要碎了,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外星人站在不属于自己的地球上一样。
小裕说,那一晚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她一个人偷偷地跑到楼道哭了好久,快要关灯的时候假装若无其事的回去。
从那以后,她也没有刻意要去维护什么关系,也没有特意去做什么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她还是回到了之前的自己,自己喜欢的样子和生活方式。
后来,小裕依旧忙碌,她参加活动,参加比赛,好好学习,拿奖学金,也和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
对于寝室关系,天南海北的几个人阴差阳错分到一个屋檐下。即使彼此之间慢慢形成同步的作息,开始互相体谅对方的习惯,忍受对方的缺点,大部分时候大家都和谐的好像是一家人。
可是又怎么能说融合就融化的呢?
而有的人真的只是认识,未必成为朋友,既然这样,性格不和,观点不和,生活方式也不和,自己又何必牺牲自己的追求去假装你们的关系呢?
< 3 >
有段时间,我患了严重的“交友饥渴症”,不管参加什么活动,或者去聚会,我都想要趁机认识上那么几个人。
但是后来我发现,很多时候那些所谓“朋友”,真的只是“认识”而已。
我们有可能真的见过也聊过,可能还吃了一顿饭,或者一起喝了几杯酒。但是从此再无往来,也永远不会被想起。
我们只是彼此手机里一个陌生名字,更是一种尴尬存在。还要时不时的收到只是测试自己是否被删掉而已。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特别喜欢旅行的人。所以以前每去一个地方都会在朋友圈大肆的宣扬自己即将去到某地有没有人约之类的话。
一会儿的功夫,下面就会被各种评论,最多的一句就是:我也在XX城市,到了之后记得找我玩啊。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刚好沙发旅行,其中一次实在没有找到沙主,然后就去找了其中一个,我提前一个礼拜就说好的,他也答应了。
然后去的那天,我就在火车上和他打电话,可是,结果却是“你所拨打的已关机了,请稍后再拨。”
那一秒,望着火车外面一望无际的风景,心里却拔凉拔凉的。不过冷静下来想一想,也没什么,我有什么资格怪别人呢,人家又不是你的什么,为什么要花时间来接待你。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很多时候在没有去到一个城市的之前,不会再说自己要去哪儿哪儿。
我在公众号里发过一篇《到哪儿都有朋友是一种什么体验?》得文章。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在这座城市不会觉得孤单。
当然也有人和我一样不知道,因为我没有那么多朋友。
很多人都会问我,你微信好友好几千了吧?羡慕你能给认识那么多人。其实,有时我们看起来很熟,也不过是最娴熟的客套罢了。
我可以说我认识很多人,但我从来不会说我有很多的朋友。不是不需要朋友,而是不会自以为是的觉得认识的人就会成为朋友。
对那些三观不合,话不投机,一举一动都像走过场,脑门儿已被弹幕压塌,还能保持友善姿态,其实全靠教养了。
说的很对,你认识多少人和你有多少朋友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是有备而来的路人甲——大萌,那个对世界上瘾的二逼青年。如果我写过的任何一句话,拍过的每一张照片,做过的任何举动,曾在你的心里荡起涟漪,那至少说明在逝去的岁月里,我们在某一刻,共同经历着一样的情愫。
有时候,虽然素未谋面。
却已相识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如果你喜欢鄙文和图片,那就在下面点个喜欢呀,你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来源,在此大萌深表感恩。
当然巧好你也喜欢我的话,我们可以互相关注,相互学习的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