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有个让人抓狂的小学生,那就千万不要错过家长会,专家的讲座教你怎么“收拾”他们!
当孩子把你气急的时候,不要咆哮,提醒自己一件事——这个孩子不是我的!
先提个问题:现代家庭缺乏什么?
缺探究氛围
“爸爸,风是怎么形成的?”“妈妈,这道题怎么做?”
等等哈,查一查。一有问题就百度,失去了共同探究的过程,孩子得到的是干巴巴的结果,没有过程,没有思考。自然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缺共同时间
除去做作业,你和孩子一起一般是在做什么?
亲子阅读?送孩子去辅导班、兴趣班,或者各玩各的?还有,是不是一边看手机一边督促孩子做作业?
也许你每天都陪着孩子的,但足够走心吗?
缺情感支持
你知道你的孩子在想什么吗?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或许你想给他的并不是他想要的,或许他已经开始抵触、挣扎、反抗!
缺家庭民主
孩子没有选择权,一切都是家长说了算。这样的家庭有民主吗?
听惯了家长安排的孩子,或者唯唯诺诺没有主见,或者极力抵抗烦不胜烦,你希望是哪一种?
家长应该怎么做?
不做“虎妈狼爸”,学做智慧型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题外话,惨了惨了,我家爸爸名字就叫“狼爸”。)
爆炸式的沟通不可取,或许因为你的严厉和暴躁,孩子暂时停下了手中你认为错误的行为,但他可能会背着你偷偷做,而且咆哮后的身心伤害无法预估。
教你一招:当孩子把你气急的时候,提醒自己一件事——这孩子不是我的!
“不是我的”就不会那么着急,说话的方式也会更客气,因为你会怕别人家的孩子哭。
虎妈是限制型的,控制型的,一味要求孩子服从。这样的孩子会感觉不到快乐,更容易感到恐惧和焦虑,形成孤僻和不信任的性格。
猫爸型家长,也不可取,见猫说猫话,左右摇摆,绵软的性格让孩子无所适从!
智慧型家长,既关爱又讲道理,重视孩子的个性,也会给孩子一个限制和约束。支持孩子的积极行为,有亲子互动和良好沟通。
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
6-7岁的孩子,好奇,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有形象-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对小学学习既感到新鲜,又有些不习惯,特别信任老师。
目前,一年级孩子的专注力一般在20分钟左右。因此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做一个小游戏,增强他们的专注力。
做一个会沟通的家长。
多用“接受性语言”,少用“拒绝性语言”,多积极倾听,少用约束性或训诫性的指令。
多跟他说,我知道!
亲子阅读,最好是饭后阅读。而不是睡前阅读。睡前故事容易入梦,醒后也容易忘记,浪费时间。
阅读是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学习专注力和想象力的“灵丹妙药”。
阅读一旦养成,孩子就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高质量的陪伴,帮助孩子能力提升。
孩子就像一个瓶子,有输入才有输出。有了完整的信息,孩子才能有效整合。如果左耳进右耳出,他的信息不完整自然也无法输出。
孩子为什么会写反字?那是因为视觉平移过程中,有些东西丢失了,才会反写字。所以不要以为孩子有创意,而是要帮助他抗干扰。
很多简单有趣的小游戏能有效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
把熟悉的字或者诗词打散,让孩子寻找、组合,比死记硬背要好的多。
提升观察力和探究能力。
可以尝试九连环,利用小道具试着给孩子玩,慢慢解锁和升级。
还有弹跳小飞人,练习视觉追踪。把玩具变成教具。
提升抗干扰能力。
橡皮、图画,哪怕一条波浪线都能成为干扰孩子的元素。
所以不要总责怪孩子不专心,要看到他们的进步,其实他们也在想办法克服。
提升视觉综合能力。
视觉记忆和视觉追踪,都可以在游戏中锻炼。如“5335 5355 5533”等等,相近的数字都可以拿来训练。
视觉联想能力
视觉记忆能力
视觉分析能力
视动追踪能力
……
提升听觉综合能力
听到水果请拍一次手……
听到水果拍一次手,听到蔬菜拍两次手……
“苹果,香蕉,西瓜”,哈密瓜,冬瓜……
人都很容易被相似的元素干扰。孩子听课更要有很好的听记能力。要提醒孩子记住关键词。
在家里可以这么玩孩子,课本中的句子,改一两个字,让孩子说出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有没有发现,家庭沟通时发出的指令都很简短,批评才是长篇大论。家里沟通应该重要的事情简短交代,提出重点,碎片化的指令,锻炼孩子的听觉能力。
听觉记忆力
听觉编序力
听觉理解力
听说结合力
听动协调能力
玩游戏,说出相反的指令,让孩子做出反应。比如:举左手,摸右耳,用左手摸右耳……两个月后,看看效果。
还有就是我把家里的电脑椅用起来,让孩子坐着旋转,你扔一个小玩具给他,让他接住。
坐在球上看电视,没坐稳就关电视。反复训练,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优化注意力,优化综合能力。
不当“法官”当“律师”。
当孩子的“啦队队”。
减法才是加法,越是贪心越不留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