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
只是看到窗外枯黄的树叶纷纷落下和进来的行人那厚厚的牛仔外套,才发觉,时节已进入深秋了。夜和早晨变得格外的凉,我向来是比较喜欢秋天的,干燥清爽,而且我始终觉得泥土有种特别的芬芳。吃过晚饭后,在村头的小路上,空气中混杂着玉米和粉碎后撒入土地的秸秆的味道,我特别喜欢漫步在这个时刻。学生时代,傍晚过后的秋夜里,我常常着装浅色的纯棉衣物,宽松的运动长裤,悠闲的走在校园那宽阔明亮的水泥路上,学校里有很多种类的花草,微风吹起,伴随着泥土的味道飘进鼻孔,我就开始拼命般的享受和吮吸。今日,虽已没有当时那般的闲庭信步,但是秋夜带来的舒爽却依然还在。下班吃过晚饭后,我去后边的村子里散步,路边全是金黄的玉米,有些人家,还种了些许黄豆和花生,来丰富家庭的经济收入来源,人们疲惫的脸上也挂满了丰收的喜悦之色。秋忙时分的农民,对一天是没有早晚之分的,无论是清晨五点的田野,还是夜色苍茫的傍晚,你都能看到他们在匆忙的劳作,他们期盼着粮食迅速地晒干,生怕一场秋雨的袭来破坏了这一年的好光景,除了留下少许家庭必须的供给和喂养牲口的余粮,其他的都会被各色各样的运输机器拉走转化为金钱。马克思把这种行为讲做“惊险的跳跃”,这个比喻在我看来一点也不夸张,抢收粮食的季节,农民实打实是在拼命去劳动,才能换取那微薄的收入,来供养一家老小。过了八点,村子里的夜已经十分宁静了,各家的粮食大多摊在自家门口,少数位置不佳的,会把粮食拉到村里的主干道上去晾晒,这给我们的司机朋友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包括我。今日的社会已然是十分的太平、祥和,但还是有很多老人珍视每粒粮食如同金银珠宝,某种意义上讲粮食确实这样贵重。所以在晾晒完毕之前,他们会选择住在自家的粮食摊前,几张木板,或者干脆把电动三轮车放在路旁,这会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不然你可以看到他们裸漏在外的花花绿绿的褥子,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也让我对农村劳动者对农产业的付出感到敬佩。村里的灯灭的就剩下主路边上几盏昏暗的路灯,我搓了搓凉飕飕的手,开始往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