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一篇的分析,我们打破了一些在语言学习中无谓的框架的束缚,俗话说的好“不破不立”,光“破”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去建立一个更好的体系来代替它,单纯去批判不是我们的目的,到底怎么样去掌握英语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
这一篇中,我们会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比较原则的讨论上,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尽可能阐明我们在本书中所采用的汉英语比较的原则,为下面更为具体的个别项目分析奠定基础。在开始之前,我们有必要来回顾一下我们前面一直在强调的所谓语言最基本的性质,这一点将永远是我们研究语言差异的基础。上面我们说语言是思想的形式符号体系,这个字眼是我临时杜撰出来的,但愿它能比较准确地表达我想阐明的意思。有学者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说法,说语言就是世界观,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且不管这些提法的正确与否,至少对读者来讲我个人觉得太抽象,不太实用,对一本以实用为目的的书来讲,这种提法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让我们来找一个更易理解一点的说法,试想,不管是一个以英语为母语,还是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抛开一些细节的考虑,例如信仰、文化等等,我们每个人所面对的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绝大数范畴还是大致趋同的吧!我们中华大地有山川和河流。老美那里想必也应该有吧!我们这人们种粮食、放羊,他们也应该大体做过同样的事吧!我们有七大姑、八大姨,他们总不会孤身一人闯荡这凶险的世界吧!既然语言就是用以反映和描述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的,那一个范畴大致相同的世界总不至于让不同的语言来描述就彻底变得不可理解了吧!
现实当中,恰恰就是用不同的语言来描述这基本相同的世界,而这些语言也的的确确表现出了一定的甚至是较大的差异。既然存在这种一对多的关系,我们不妨就简单地将其看成思维方式的差异,进而可以将不同语言间存在的差异理解为思维方式的变化。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我们有了一个可以参照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不管具体的语言以怎么的形式呈现出来,但起码它所表达的基本语义要齐全吧!举个例子,“我在看书”这句话如果用英语表达,那么类似于“I”,”Read” , “Book” 这样的字眼至少要出现吧。
另一方面,不同语言的差异反映了思维方式的差异,但思维方式总是要反映实在的客观世界,总不能瞎胡说吧,可见思维方式还是有章可循的。粗略地讲,就是语言要按照能够将世界描述清楚的方式去组织思维,显然,这种方式不唯一,寻找这里面的一些规律就应该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一门语言,更好地帮助我们进行对语言的学习,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原则开始更为具体的一些汉英语方面的比较分析。
要比较就先得有比较的标准,在这里,我们用两个标准来进行汉英对比分析,一个自然是我们上面讲的语言语义的实现,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语言毕竟是要把存在的事务描述清楚;另一条我们还不能忘了语音,语音对语言的功能和发展的影响非常巨大,和语义实现相辅相成。
先来看我们的汉语,太熟悉了,我们几乎不用怎么想也能说出一大堆的特征,象形文字、书写相对较困难、单音节,语句基本按照事件的自然逻辑顺序去组织等等。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用前面的那两个标准来衡量一下,到底汉语的这种外在表现形式在思维方式上有些什么样的特征。我们注意到,汉语的天然单位是一个个独立的方块字,现代汉语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这些单字组成词汇,最后由词汇组成句子,来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关键的语义分析就隐藏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逐一考察这个过程。
不难发现,从语言的表意性质上看,汉语的每一个自然单位(汉字)的语义大部分是抽象的,或者说是模糊的,不精确的,例如:“ 敏“,”果“,“放”,查差汉语字典,每个子会有一大堆解释,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然而当这些字组成词汇后,所组成的这个词汇的意思一般情况下就具体化了,同样例如: 敏感,敏锐,苹果,果然,开放,放逐等等。可别小看这一点,这会引出很重要的结论。这样看来,汉语的基础意义符号是抽象的,然后经由这种抽象的组合进行了具体化,我们上面的例子表明了汉语到了词汇的阶段,它所要表达的意义已经很明确了,基本上不会引起歧义了,所以再由这些词汇去构成这种相对自然逻辑顺序的语句就有了语义上的保证。
回想一下我们关于语言性质的讨论,就好像世界在我们面前,总之我们要把它描述出来,汉语的思维方式是先分了类,进行了抽象,再通过这种抽象组合成具体,最后把一件件“具体”按顺序呈现出来。正是因为汉语组织语义的这种结构,使得汉语在句子的级别上没有过多的形式化的约束(像我们在英语中看到的许多固定结构),因为这种约束从语言功能的角度看就是希望不要产生歧义,这是语言所必须需要避免的(一般情况下),汉语语句缺乏形式化的原因就是汉语的语义实际上在词汇级别上已经被精确和具体化了,或者换个说法,汉语语言的内在逻辑根本就不需要所谓显性的格式要求。
所以专家告诉我们汉语是一种分析性语言,和作为形态性语言的英语恰好是一个对照。我个人认为,这种表意方式就是汉语作为一门语言最重要的特质,也就是所谓汉语的思维方式,或者叫做用汉语的视角观察世界的方式。
下面,我们在留点精神讨论一下语音。有语言学家曾说过,从某种意义上看,一门语言所追求的境界或者叫目标吧,就是能尽可能经济地表达所想要表达的意义,我觉得用这个观点来分析一下语音对语言的影响似乎还挺合适。汉语是单音节的,发音相对简单明快,当然,真不知道是汉语的方块字选择了单音节呢,还是单音节造就了方块字,抑或是一个“蛋生鸡,鸡生蛋”的问题,这里我们就不深究了。我们只是观察到单音节的确为汉语的这种遣词造句的方式提供了支持,使得经常是用一长串内容来修饰一个主要词汇,符合自然逻辑,并且说出来不至于太过于漫长的语句组织形式成为可能。例如:
例:这座城市能为你提供生活所能给予的最美好,你做梦也想不到的东西。
这不能不说有一份单音节发音体系的功劳吧!想想英语中这句话如果按照所谓的自然逻辑顺序来表达,先不说语义上可不可行,但是语音这关就很难过,你得让听话者等多长时间才能说到最后的“东西”啊!
看完了汉语的简单分析,接下来让我们用同样的观点来考察一下英语。先列举一些英语相对于汉语的基本特征,字母化、书写简单、多音节,和汉语想比不具备明显的基本语素的抽象,关于这个问题,姑且先有个印象,以下我们就这个方面着重展开分析。还有就是英语在组织语句上具有明显的形式化痕迹,这里的形式化是指英语在较复杂的句型中大量使用诸如“what,when,that”等固定词汇来表达句子间的关系,这样的例子在英语中还有很多,有一定英语经验的读者朋友想必深有体会。
为什么英语会展现出这样一个面貌呢?让我们还是用语言的根本价值-语义实现来进行说明。和汉语想比,英语没有明显的词素级的抽象,我们知道,英语最基本的表意结构是单词,也就是所谓词素,但英语的单词从语义上讲变化很大,大多数核心词汇的意义是不具体的,例如:“arm , get , leave”等等,他们具体表达什么意思,要在具体的语句中,或者说上下文环境中才能得到确定。看下面这个“leave“的例子:
1, It’s time for us to leave (离开)
2, I ‘ve left my suitcase on the bus. (落下,遗失)
3,Don’t leave me along. ( 留下,丢下)
这只是“leave”几个最简单的用法,这样的单词在功能上居于英语的主流。很明显,这和汉语的思维方式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再继续看由这样的基本表意单元组成的句子,为了保证整体语义不出现大的歧义,单用自然逻辑顺序是不够的,还得借用一些语句级的形式符号来表达他们之间的关系,毕竟,不管什么样的语言,都要保证语义的完整和无差错,这是语言的根本所在,在这一点上,任何语言都不能例外,汉语和英语只是选择了不同的表述思维的方式而已,看下面的图示:
这个图基本上表达了汉、英语在语义实现上的差别,汉语在组成语句之前,存在一个由单字组成词汇的过程,该过程对语义由抽象进行了具体化,这样语义已经基本确定了,所以到了更高级的语句级就没有必要再借用一些形式化要素或固定的结构框架来帮助实现整体语句的语义。
反观英语,英语基本不存在这种词汇级的具体化,它的单词的具体意义要在更高级的结构、句子中才能得到确定。这样一来,英语的句子结构必然要承担一部分表述意义的任务,也就是上面曾提到的光靠自然逻辑就不够了,必须有一些形式上的约束,才不至于产生歧义。这使得英语句子明显具有一种所谓的结构性。一般而言,主要的、承担主要语义实现的部分会凸现出来,附属的、修饰性的成分会通过一些形式符号挂接在主干上,形成一种类似“树”状的组织方式,专家们把这种语言的组织方式称为“枝干式”。来看些例子:
1, Modern alpinists try to climb mountains by a route which will give them good sport.
现代登山运动员力图沿着那些能带来大运动量的路线来攀登山峰。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modern alpinists try to climb mountains”这在英语中很明显,”by”后面的结构用以表达在汉语中夹在“运动员”和“山峰”当中一长串的语句。
2, It is unusual now for father to pursue his trade or other imployment at home.
现在做父亲的在家里从事手艺活或其他职业是不多见的。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英文中的开头“it is unusual……”有种事情是不常见的,英语中为了表达这种结构,借助了一个形式代词,固定结构“ it be….for….”来组织语言,汉语就没有这种担忧,可以用一个很长的子句来做主语。
可以看出,由于表达意义的不同方式,使得汉语和英语在如何使用基本语素和语句来表达语义上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我们姑且就认为它是思维方式差异的反映,同时这一点也是我们一直在说的外部世界自身逻辑和不同语言的表述逻辑之间存在某种特定联系的反映。在本书后续的部分,我们就将本着这种语言意义分析的原则来研究汉语和英语在细节语言现象上的异同,进而去达到我们了解英语,从而更好地促进英语学习的目的。
当然,我们还得谈谈有关英语语音的问题。和汉语一样,我们先使问题简化到方便分析,抛开其语音的来龙去脉,只是知道一个事实就好,这个简单事实就是英语单词是多音节的,发音比汉语要复杂一些,这至少引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英语中一般不大出现大量的前置修饰词去修饰一个所谓的主词,原因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语言说出来,在主要的意思表达出来之前岂不是非常罗嗦,看个例子:
1,The modern city consists of monstrous edifices and dark ,narrow street full of petrol fumes, coal dust, and toxic gases.
现代城市是由大得可怕的大厦和充斥着难闻的汽油味、煤灰和有毒气体的又阴暗又狭窄的街道所组成。
注意上面粗体部分的英汉语不同的表述方式。诚然,这也符合我们前面语义分析得出的结论,英语中主干突出,所以“street”就放在了前面,但谁又能否认这或许也是语音上的要求呢?关于语音的讨论暂且打住,以后还会涉及到,总之,语音在具体的语言中必然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所谓“颠覆英语“ 的理论基本上就到此为止了,简单总结一下,所有的问题我们最终归结为两条:一,关注语言的意义实现方式;二,关注语音,其中第一条是根本性的。以后的内容就是去用这两条分析英语中存在的主要语言现象,并和汉语进行比较,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纠正许多我们现存的背离了语言本质,被教条化了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争取能够形成一个新的,实用的体系,使广大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能更高效的掌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