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技术》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一位同行推荐给我的,本书作者是美国的clara e. hill,江光荣、段昌明等专家审校,湖北东方明见的咨询师培训课程也有使用到这本书,全书整体围绕咨询过程中的探索、领悟、行动三个阶段进行详细解读,每个章节后头都有附上课后练习,可谓是实操性较强的一本新手咨询师指导教材,而且三个阶段所使用的咨询技术也让人易于掌握,首先在探索阶段从人本主义的态度去建立治疗联盟,接着到了领悟阶段,引入精神分析理论背景,从当事人心理动力系统去做假设,同时整合多种技术,促进领悟的实现,最后到了行动阶段,很直观的使用认知行为理论,促进目标的达成,可以说这是一套结构化很强的方法论,同时也涵盖了目前最主流的几大咨询流派,个人认为的确非常值得新手咨询师学习和操作。

以下摘录阅读过程中,我认为比较值得记录与反复学习的部分内容——

助人的疑问之处

1、有时助人提供的是刚刚足够的宽慰和放松,而这让人停留在适应不良的情景或关系之中。

2、有时助人会导致依赖,依赖来自当事人,也可能来自助人者,特别是那些没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于个人关系的助人者尤其可能鼓励当事人严重依赖他们。

3、助人过程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助人者不恰当地将个人的或社会的价值观强加给当事人。

4、在助人者和当事人的风格不匹配时,助人是很难进行的。

人们什么时候会向他人寻求帮助

1、第一,个体应该已经意识到自己正处在痛苦当中或者正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处境;第二,这个痛苦应该大于个体思想上对于寻求帮助的阻碍和畏难。

2、助人者需要努力改表社会对寻求专业心理帮助这一行为的消极态度。

助人是有效的吗?

1、目前最流行的解释是所有主流疗法中包含的基本因素(即共同因素)都有积极的治疗效果。心理治疗中的六个共同因素:治疗关系、希望注入、新的学习体验、情绪唤起、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以及实践的机会。另一个对于疗效无差的解释是当事人因素和治疗师因素比治疗派别更能解释差异性。

2、还有一种解释(也是我个人更倾向的一种解释)是我们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用来检验治疗过程与结果的工具还没有精确到能够分辨出疗法之间的差别。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所有的疗法都是有效的,可以引发同样的治疗效果,但是它们的治疗机制却不同。例如,体验疗法可能通过更深入的情感探索体验,引导当事人改变观念和行为,相反,认知行为疗法会从改表观念和行为开始,然后导致情绪的变化。另外,不同的治疗师和当事人会依据他们的世界观和人格特征倾向于使用不同的方法。

3、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研究者们提出了心理康复过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当事人主观体验良好,改变迅速。第二阶段改变速度较慢,症状得以改善。第三阶段速度最慢,烦恼得到平复,对于干扰家庭、工作等生活运作方面的不良行为开始做出适应调整。

成为一名助人者

1、助人者倾向于拥有一些共同的性格特征。他们认真倾听,能够共情同感,不做判断与评价,鼓励别人对思想和情感进行探索,帮助他人获取对问题的新看法,激励他人为了改善生活状态而采取行动。最近又发现助人者的另一个重要性格特征,即能够忍受模糊性,或拥有感知和处理模糊情景中的信息的能力。

2、在成为助人者的过程中,他们的助人技能和自信心会在提高之前有一个降低的过程。

3、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能够见证人们在其自我理解的人生旅途上成长更好的职业了。

三阶段模式的理论假设

1、所以人的生命力或适应力是由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来决定的。

2、如果个体能够获得对自己背景、需求和意愿的领悟,那么自由意志会得到强化。理解可以使一个人对自己的命运有更多的控制。人也许不能完全掌握命运,但可以通过意识和觉知的努力来影响命运。

3、虽然人受早期经验的影响,但仍有选择的机会和自由。

4、我相信人可以在受限之中求的改变。在生理、早期经验和外部环境的限制和影响下,人们可以调整其内部的潜能,发挥出优势并选择如何生活

5、探索阶段:通常当事人独自思考自己的问题时一般会因为有防御和焦虑而受阻。在受阻情况下,当事人觉得自己一直在原地打转,没有获得领悟,未能做出改变。

6、领悟阶段:助人者与当事人合作以使当事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想法、情感和行为。相比于纯粹的当事人中心的探索阶段,领悟阶段的助人者更积极地参与,与当事人共同构建新的意义。助人者不仅要保持共情同感与合作的状态,偶尔还需挑战当事人的观点,试探性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运用自己的经验从新的角度看待当事人的问题。当事人有时候需要助人者从旁观者的角度提出新的反馈,特别是他们情绪思维阻塞的时候。当然,助人者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但是他们能给当事人提供值得他们思考的选择。

7、行动阶段:助人者不断询问当事人关于改变的感受。

三个阶段之间的关系

1、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也不是按序进行,三阶段模式为助人过程提供了一个路线图,但助人者在任一时刻考虑该作何反应前,应充分倾听当事人的个人化的需求以及当时的环境压力。

共情同感基础上的合作

1、共情同感包括发自内心地关心当事人,无价值判断地接纳当事人,能够预测当事人的反应,并敏感且准确地跟当事人交流自己的个人体验。

2、但共情同感并不是一种反应方式也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伴随着真诚、无价值判断的态度和工作方式。

治疗关系

1、治疗关系由真实关系、工作同盟、移情和反移情几部分组成。真实关系是当事人与助人者之间真诚的、未歪曲的联系。工作同盟是治疗关系中聚焦于治疗工作的部分,它由“联系”(即助人者与当事人之间的连接),“目标一致”(双方对当事人要做出的改变一致认可)和“任务一致”(双方对于为达成目标需要做什么有一致认识)组成。

2、移情涉及当事人对助人者的歪曲,反移情涉及助人者对当事人的歪曲,两种现象都与个人的早期关系经验有关。

3、助人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需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仔细关注和倾听当事人;在恰当的时间运用合适的助人技术;根据当事人的个体需要对待当事人;了解当事人对干预的反应;接纳来自当事人的反馈。

助人者的意图

1、事实上,助人者并不总是意识到自己干预背后的意图是什么。回顾会谈录像或者录音(自己或者和督导师一起),思考并写下每一个干预的意图,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方法,可以提高了解自己意图的意识。

助人者的助人技能

1、助人者需要有意识地、小心地使用非言语行为。

当事人的反应

1、研究显示,当事人之所以要对治疗师隐藏负面情绪,可能是因为害怕助人者回击,或是顺从于助人者的权威。

2、当事人之所以留着话不说,可能是因为以下一些原因:觉得情绪太难以承受,感觉羞耻或者尴尬,不想面对这种表露,担心助人者不理解,认为自己和助人者都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表露。

助人者对当事人反应的评估以及对目标的再评价

1、助人者难于看出当事人的消极反应,其原因可能如前所诉,是因为当事人隐藏了对助人者的消极反应。

2、在当事人生气时,这些助人者误解为是对他们个人的拒绝,而不是欣赏当事人能够表达自己愤怒的情绪(或其他感受)。

3、既然当事人的反应是判断助人者干预效果的最重要的标准,助人者就需要监控当事人的反应以确定干预是否有效,并在当事人做出消极反应时做出合理调整。

4、这种持续的觉察需要助人者对当事人的反馈持开放的态度,有充足的技术储备可以让他做不同尝试,还需要与当事人有足够好的治疗关系,好到可以允许双方发生误解。

5、最好的建议是助人者应放松,尽其所能,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外部世界

1、当事人如果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就会更容易治愈。

2、助人者不能只关注助人过程中发生的事情,他们也需要意识到外界现实对助人过程的影响。他们还可以鼓励当事人在会谈中谈论助人以外发生的问题,并且鼓励当事人为自己的改变承担责任。、

3、焦虑作为一种特别的压力影响着初学者:助人者对自己在会谈中的能力表现越焦虑,就越不能够关注当事人,并与之共情同感。所以助人者最好先自己接受心理咨询以解决私人问题,然后在督导师的帮助下解决专业问题,之后才可以更好地为当事人服务。

对当事人的帮助效果

1、有一种对结果分类的方法,它涉及三个方面:1)恢复活力,或幸福感提高;2)修正,或症状缓解;3)康复,或影响家庭和工作功能的烦恼和不适应行为减少。

2、另一种对助人效果的衡量时分别从个人内部、人际和社会角色表现的改变来考虑。

3、需要强调的是,治疗不等于治愈,当事人不可能在治疗结束后就有非常完美的表现。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本身就具有对孤独、自由和责任的恐惧,对死亡的焦虑等天然的存在性问题。然而助人者可以寄希望于当事人尽可能地完善自己,肯定自己,更加接受自己的现状。有时,治疗可能加重与存在性问题作斗争的当事人的焦虑,这种焦虑应视为恰当的。

初学者的伦理问题

1、第一,你需要对你的督导师谈论你的当事人,这样你可以从你的错误中学习并成长。第二,如果你的当事人向你表示他要伤害(或者想要伤害)自己或者他人,你(或你的老师、你的督导师)有义务将此报告给适当的上级机构。第三,如果你的当事人说出曾虐待小孩、老人或者残疾人,你(或你的老师、督导师)有义务将这种暴力事件报告给适当的上级机构。

形成合适的界限

1、助人者需要考虑助人关系的界限问题,界限即助人关系的基本规则和限制。

与文化相关的伦理行为

1、我们所有人都是伴随着偏见成长的,这些偏见无处不在。

善行

1、确保以尊重友善的方式和当事人互动。助人者可以学会以关怀、尊重的态度对待当事人。而这种态度正是善行原则所需求的。

(一)探索阶段:理论背景-罗杰斯的当事人中心理论

人格发展理论

1、每一个经验都是有趣的,都可以开放并不带有先入之见地去探究。

2、真实经验和自我概念之间的不一致导致了感受的不真实表达、低自尊、防御、焦虑和抑郁。

3、价值条件引发儿童自我概念与内在经验间的冲突。

防御

1、过度使用防御会导致自我至少付出以下三方面的代价:第一,主观现实(一个人允许自身体验的事物)会与外部现实(外在的世界)变得不一致。第二,个体可能会在那些必须保证现实不被觉察的领域发展出僵化的认知。第三,真实自我可能与理想自我不一致。

重新整合

1、个体要克服这种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分离、僵化和差异,就必须对歪曲和否认的经验有所觉察。换言之,个体要允许体验的发生并起能够准确的觉察。

2、罗杰斯指出,为乐进行再整合,个体需要:1)减少价值条件,2)通过从他人那里获得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来增加积极的自我评价。当一个人本真的一面得到他人的接纳时,价值条件就会失去意义,无法再指导行为。最终,个体重新启动机体评价过程,开始相信内部自我,对经验和感受也变得更加开放。

3、罗杰斯认为,只有从助人者或者治疗师的治疗关系中体验到共情同感、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和接纳,当事人的自我概念才能得以重建并与真实经验相一致。自我概念重新回到基于个体评价过程的真实经验的评估。促进了个体的自我实现。使当事人成为一个“充分发挥机能的人”——个体意识到自己在独立性、创造性、真实表达感受和爱等方面的最大潜能的人。

4、助人关系的重要作用就是帮助个体战胜他们的防御,重新信任他们的机体评价过程。

5、罗杰斯提出了6个改变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1)当事人和助人者有心理上的接触 2)当事人处于一种不一致状态之中 3)助人者在此关系中是一致(真诚)或整合的 4)助人者体验到对当事人的无条件积极关注 5)助人者需要共情同感当事人,助人者需要能够在超越言语的层面上去理解当事人那些未说出的感受。助人者应试图去觉察和发现那些由于极具威胁性而没有被当事人意识到的感受。共情同感包括了对当事人感受更深刻的理解。 6)当事人需要体验到助人者的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共情同感。

当事人中心理论当前的地位

1、博哈特和特尔曼认为,重要的是帮助当事人重回自我治愈状态,至于运用哪些具体的技巧,则是次要的。

探索阶段的目标

1、建立融洽的氛围并发展治疗关系;专注、倾听和观察;帮助当事人探索想法;鼓励当事人体验和表达情感;了解当事人。

2、助人者语当事人建立融洽的氛围(即一种理解和尊重的氛围)。对当事人来说,助人者专心地倾听而不是仓促地打断话题(例如,朋友们常会只顾讲自己的),本身就是一个馈赠。

3、试图理解当事人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以及他们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4、助人者需要努力去听当事人表达的内容和内容背后的情感。

5、助人者鼓励当事人去探索那些难以表达的痛苦感受。

6、人们否认或防范他们的情感,那是因为他们还不想处理情感中压抑或痛苦的一面。因此助人者需要帮助当事人渐渐觉察和体验他们的情绪。

探索阶段的技术

1、为了帮助当事人探索想法,助人者可以采用重述和开放式提问等技术。

结语

1、探索技术在所有三个助人阶段都可使用。即使在助人者迈向领悟和行动阶段后,最常用的技术还是探索技术,因为这些技术可帮助当事人继续感到安全,鼓励其完成更深入的探索。

专注、倾听和观察技术

1、大多数时候,专注是通过非言语行为来交流的,非言语行为能传递出助人者想要表达和不打算表达(或者可能是试图掩盖的)东西。

2、倾听指获取并理解当事人传达的信息。瑞克谈到用第三只耳朵倾听,试图去听当事人真正想表达的,而不仅仅是公开所表达的东西。实际上,助人者需要综合理解言语和非言语的信息,去听懂当事人深层次的所思所感。

3、非言语行为比言语行为在情感的交流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间出现不一致时,非言语行为能够更可信地反应真实情感。

4、一个违反目光交流规则的人与他人交流会有困难。助人者最好使用适度的非侵犯性的目光接触。

5、几乎所有情绪与其外在表现之间都存在密切的联系。

6、害怕和愤怒多是通过眼睛来表达,而快乐多是用嘴来表达。

7、微笑也可能被认为是讨好或不适宜于当事人的严肃话题。

8、事实上,很多时候助人者做得最有用的事情就是不说什么。我经常推荐初学者使用短暂的沉默。因为这给他们一个机会去倾听当事人,而不需要非得做出即刻的反应。沉默可以给当事人一个感觉,助人者是有耐心的、不急切的,有足够的时间来听自己想说的任何东西。一些实证研究也表明,当治疗师延缓说话时当事人会说得更多。沉默可以提供共情同感和温暖,反过来,沉默也可以用来挑战。助人者用沉默告诉当事人,要不要说话是当事人自己的事情。助人者应该努力在沉默时与当事人建构一个共情同感的联结,而不是专注于他们自己。

9、我们作为助人者的目标是帮助当事人识别、增强和表达感受而不是弱化和否认它们。

要避免的非言语行为

1、强调助人者不应打断当事人,并且,要在当事人的陈述结束之后延迟几秒钟再开口。这一停顿(非打断)可以让当事人在没有来自助人者压力的情况下继续思考和表达。

放松、自然但专业

1、觉察是控制局势的关键。

倾听和观察技术

1、最好是只倾听而不说什么(尤其是当事人正在进行建设性的探索时),因为插话会打断当事人的探索。

2、助人者可以使用非言语信息来建立假设,然后收集更多的信息来验证这些假设的准确性。

帮助当事人探索想法的技术

第一:重述

1、助人者要做的,是让当事人把步子放慢下来,思考自身的状况,使当事人在一个支持性的、无评判的氛围中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论自己的问题。

2、重述的用语通常少于当事人,但意思相近。

3、独自思考是不容易把问题想清楚的——思路很容易被阻断或卡住,也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问题彻底弄清楚,还可能使行为合理化,或者干脆放弃努力和尝试。

4、认知倾向较强的当事人比情感倾向较强的当事人更喜欢重述。如果一味地要求其专注于感受,他们就会感觉到威胁,特别是治疗关系建立初期。

5、概述在当事人谈完某一特定问题或会谈结束时很有用,是一种帮助当事人认识到探索结束的方式。

6、助人者要去捕捉那些当事人所表露的“敏感点”信息——当事人最不确定的、未曾探索过的或尚未完全理解的部分。球到过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要到哪里去。

7、重要信息的线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当事人关注最多的、当事人卷入最深的、当事人感到疑问或矛盾的以及尚未解决的。

8、重述的重点应该放在当事人的想法,而不是其他人的想法上。

9、助人者不应该专注于做判断,不应假设自己知道或了解当事人的体验。助人者也不应该总想着解决问题,或者只是关心自己好奇的问题,而是应当倾听当事人的故事并促进探索。

第二:针对想法的开放式提问

1、当事人通常会在叙述问题时卡住,需要用开放式提问来协助他们思考问题的不同方面。开放式提问还可以用于澄清或者聚焦,特别是在当事人会谈开始、漫谈、模糊或不明了,或者在卡壳时使用将会非常有帮助。与重述一样,开放式提问显示了助人者正在倾听且对当事人的问题感兴趣。

2、另外,在当事人不确定谈什么的时候,开放式问题可以给当事人提高方向上的引导。

3、作为探寻,助人者可以用陈述的句式(比如,请告诉我更多一点),而不是用问句来提问,其目的和效果是一样的,我最近听人说,“多说些”是人们听过的最好的句式。这说明,通过审慎地运用针对想法的开放式提问而传达出来的好奇和兴趣是一种真正的恩惠。

如何进行针对想法的开放式提问

1、告诉我你上次想到x时的想法;关于x,再告诉我多一些;想到x,你的情形时怎样的?;你觉得怎么样?;你那么讲是什么意思?;x意味着什么?;可不可以给我举个例子?;一想到x,你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想法?。

2、助人者应该保持适当的专注,因为提出开放式问题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声调要温和而低沉,表达出关心和亲近,说话的频率要慢,问句要是试探性的,避免像是审问当事人似得。另一个指导方针是,当助人者一次只聚焦于问题的一部分时,开放式提问会最有效。助人者必须选择最重要的或醉显著的问题来聚焦,稍后再转到其他问题。一般来说,最值得聚焦的问题通常是当事人最具能量或情感的问题,或是处于当事人意识边缘的问题。

3、持续聚焦于当事人身上可以协助她探索其内心而不是偏向其他人。

4、提问的焦点应该是现在,而非过去(例如,你现在对你的拖延是怎么想的?),然而,询问当事人与当前问题相关的先前经验或记忆也是很重要的(例如,你还记得你与母亲的其它争执吗?)如果当事人正进行有效的探索(例如,正在一个深入的水平上探索),最好让当事人继续说下去,只在当事人卡住或需要更近一步探索的指导时才进行提问。

5、我喜欢的一种开放式提问是“告诉我有关这些的记忆:。这种开放式提问特别适合于当事人在描述现在的困境,而你又觉得这种困境是受过去经验的影响而产生的时候。

6、在探索阶段助人者应该避免问”为什么“的问题(例如,你前两天夜里为什么对你男友发脾气?;您为什么无法学习?),因为这种问题难以回答而且容易引起当事人的防御。人们很少指导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如果他们已经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他们也许就不会来找助人者了。当有人问你为何做某些事时,你可能会觉得他在评价你,嘲笑你不能有效地处理问题。助人者可以使用“什么”或”如何“的问题来代替”为什么“的问题(例如,助人者可以问”是什么使你不能学习“,”当复习功课的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或”发生了什么让你难以准备考试“来替代”为什么你不好好准备考试“)

7、最后,助人者应该了解当事人对问题反应的文化差异。

开放式提问与封闭式提问的区别

1、封闭式提问需要一两个词的答案(是/不是或确认的信息),主要用于收集信息和资料。封闭式提问可用于询问具体信息。

2、考虑到助人者的理论前提是促进当事人“自我治愈”而不是扮演专家的角色判断并“治疗”当事人,所以他们一般不需要太多的具体信息。具体信息并不能帮助促进对价值观、情感、选择和天赋的探索。

3、我仍然鼓励初学者们尽量减少封闭式提问的使用而多用开放式提问和重述。当助人者确实需要运用封闭式提问来获得具体信息时(在对背景情况的了解中有些历史是很重要的),他们可以随后使用探索技术帮助当事人回到探索中来。

4、封闭式问题“你拿到a了吗?”可以改成“你觉得你考的如何?”

帮助当事人探索情感的技术

1、愤怒、悲伤、恐惧、羞愧、痛苦和受伤害似乎是治疗改变中涉及的最重要的情绪。此外,有时情绪是存在层次的,例如,在表达、体验过愤怒过后,悲伤和羞愧往往随之而来。相反,在表达、体验过悲伤之后,愤怒和罪恶感通常会出现。同样,格式塔治疗者认为每种感情都有两面。如果当事人只谈论害怕,助人者就要去想想他的渴望;如果当事人只谈论爱,助人者就要考虑到恨。借助对情感做更深入的思考,助人者可以让当事人接纳大量过去不被承认的情感。

2、情感反映:助人者通过情感反映帮助当事人识别、澄清,并且更深入地体验情感。体验比解释重要。情感反映的另一个用意是鼓励情感宣泄。听到反映可以使当事人重新思考,检视自己真正的感受。助人者通过情感反映表明这些情感是正常的,他们接纳拥有此类情感的当事人。由于助人者努力去理解当事人,情感反映还可以 帮助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

3、如何进行情感反映:助人者可以只是说出情感词,来突出情感(例如,愤怒或你感到愤怒),也可以说出情感和产生情感的原因(例如,你感到沮丧,因为你没能按照你想的去做),以说明当事人为何有此感受。

4、一旦助人者掌握了如何去反映,他们就可以变换句式,使当事人不会因重复而感到厌烦:我想知道你是否觉得——;也许你感到——;你听起来(或看起来)好像——;如果我是你,我可能会觉得——;你能——;从你的非言语中,我猜想你觉得——;听起来你感到——;也许你觉得——;所以你觉得——;那使你感到——;我听到你说你觉得——;我的直觉是,你感到——;

5、为了检视当下最强烈的情感,助人者可以专注于当事人言语和非言语反应中最有能量的部分。不仅确认情感很重要,助人者也需要去匹配情感的强度。最好采用探询的语气,比如,我猜想你可能会觉得——要聚焦当事人当前的感受。

6、负向情感比正向情感一般要多一些。然而,助人者必须记得要像关注负向情感一样关注正向情感,以便使当事人为他们的改表而受到鼓励。

7、建议使用同义词,而不是重复当事人表达情感的词。当当事人在踢脚时,助人者可以大胆地猜测当事人是否感到紧张或生气。只要情感词比较接近当事人的感受,就能起到帮助当事人澄清情感的作用。澄清感受可以让助人者更清楚了解当事人,并能让当事人澄清他的额内在体验。助人者不应在某个特定反映的正确性上过多纠缠,而忽略了为了解当事人和与当事人沟通而应付出的努力。

8、适宜于情感反映的时间时:当事人和助人者之间存在良好的治疗性联结;当助人者何当事人一致同意针对情感而开展工作;当当事人正在逃避感受;当当事人因缺乏对情感的觉察而行为失调;当当事人需要重新处理创伤体验。

9、许多助人者发现做一个深呼吸,让自己聚焦于当事人和当事人的感受,而不是专注于自己,有助于帮助当事人表达和接纳他们的情感。

情感表露

1、情感表露是指助人者呈现他们在与当事人相似的情境下的感受或情感。表露可以⬆️助人者自己真实的经验(例如,在当时那种状况下,我感觉很紧张),u也可以是假设(例如,如果我在那种状况下,我也会感觉很紧张),还可以是助人者听到当事人所说的话时自己的感受(例如,听到你刚才讲的那些,我感到很紧张)。

2、情感表露能激发当事人认识并表达他们的感受。情感表露对那些害怕体验情感的当事人来说是有帮助的,特别是那些羞愧和尴尬的情感。

3、情感表露的另一个目标是让当事人觉得他们自己是正常的,因为他们可以了解到其他人也有跟他们类似的情感。亚隆曾指出,在治疗中“普遍性”(例如,感到其他人有相同的感受)是一个治愈因素。

4、对助人者而言,情感表露是避免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当事人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情感表露后,助人者应将焦点转回当事人。例如,助人者可以说,我想知道你的感受是什么。

探索阶段技术整合

1、探索阶段的目标是建立和谐的关系并帮助当事人探索想法和情感。要实现这些目标,第一重要的是要有共情同感的态度,并且无条件地接纳当事人,这样当事人才能开始接纳他们自己。

2、助人者想要让当事人放松,帮助他们获得安全感,为当事人创造一种可以自由交流的氛围,专注地倾听当事人并观察当事人。在一种被接纳的关系中体验情感,可以帮助当事人接纳自己的情感,并逐渐相信自己的内部体验。

3、助人者可以自我表露情感,作为一种软化、试探性的方式来探寻当事人可能有的情感。重述可以帮助当事人澄清或者深入思考他们所说的内容。整个会谈中助人者可运用开放式提问维持会谈的进行(例如,你对此的感受是什么或请多谈一些)。

4、开放式提问、重述和情感反映的交替使用。当当事人进行建设性的探索时,助人者应尽可能隐藏于背景中。作为助人者,我们的工作是让当事人沉浸在探索之中,而不是打扰这个探索进程。整个过程可以包括尽量少的点头、保持安静、共情同感地工作并传递理解。最后,我们不仅要观察当事人对过程的反应还要询问他的感受(记住当事人通常会隐藏负性反应)。

一个过程范例

1、开始:将自己介绍给当事人,解释会谈中可能发生的事情,并陈述保密原则。然后助人者通过问当事人今天想要谈些什么而将话题转向当事人。助人者开始倾听并让当事人讲述。

2、促进探索:如果当事人更多专注于内容,当其停顿时助人者可以重述,以表明助人的理解并鼓励近一步的澄清与探索。如果当事人很难继续下去,助人者就要问一些开放式问题,鼓励当事人探索问题的其它方面。在建立了和谐的治疗关系之后,助人者可以引入一些情感反映,慢慢帮助当事人思考情感,接着提出针对情感的开放式问题。如果当事人明白无误地触及情感并能够体验和表达它们,助人者久可以开始运用情感反映和针对情感的开放式提问以帮助当事人进入更深层次的情感。

文化上的考虑

1、切记,文化内的差异比文化间要打。助人者可以在初次助人会谈中谈到文化差异(例如,我注意到我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我想知道你对此感受如何)。

(二)领悟阶段:理论背景-精神分析理论

1、助人者与当事人共同努力来帮助他们获得领悟比直接告诉他们怎样思考要好。

2、对于人类来说,弄清事件真相的需要就像对食物和水的需要一样时人类的基本需要。他们将领悟看作对过去的重修,这种重修使的当事人得以看到新的事实,或者从已知事实之间看出新的关系,以及发现它们对于自己的新意义。

3、我经常发现学生最初接触助人技术课程时,对佛洛依德非常轻视,许多人在大学本科中所学的心理学课程中认为佛洛依德是过时和落后的。然而,当学生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特别是称谓熟练的治疗师时,他们愈来越多地意识到,作为一种解释深层人性的方法,佛洛依德理论的美妙与中肯。他们很少对这个理论照单全收,但是他们开始对精神分析,尤其是它的现代版本,发生兴趣。所以我鼓励大家对精神分析理论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

4、也许佛洛依德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就是提出我们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可能过度满足或被剥夺,而这些早期经验无疑会影响我们后来的生活。

5、精神分析理论如何与三阶段模式相联系:如果我们只是关注探索或行为改变而不去对意义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询,心里治疗将是单调和缺乏深度的。最后,处理发生在治疗关系中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为当事人提供了矫正性的关系体验,并教他们一些更有效的处理治疗之外关系的技术。我所强调的是,在领悟阶段助人者的角色是指导当事人获得领悟,而不是提供领悟。

6、领悟阶段的目标和技术:领悟阶段主要有三个主要目标(促进觉察、促进领悟和利用治疗关系)。他们试图帮助当事人理解那些阻碍其功能充分发挥的问题。助人者主夭是鼓励当事人去发现有关自己的新东西,在此前提下,偶尔、试探性地提供自己的看法来帮助当事人获得新的觉察和领悟。

促进觉察的技术

1、助人者使用挑战时需要注意的一个主要问题时,用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来运用挑战,以使当事人感觉被支持,而不是被攻击。挑战和探索技术很不同,探索技术传达接纳,而挑战可能暗含批评。助人者可能觉得当事人如图在他自己的周围筑了一道墙。助人者不是用重武器装备来直接攻击这道墙,取而代之的更好方法是向当事人指出这道墙的存在。因此助人者不恃敲烂这道墙,而是鼓励当事人在墙上修一道门,并学会何时打开它,何时关上它。

2、建议使用“合议式的面质”,其中助人者只是表达自己对雨不一致之外的困惑。挑战不恃批评,而是一种鼓励,鼓励当事人更深地审视自己。

其它促进觉察的技术

1、认知疗法:此时你在告诉自己什么呢;你在告诉自己如果你不能成功地成为一个物理学家那将非常糟糕,会发生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呢;那其中有什么东西如此让人害怕呢;你说你不能忍受它,但是那是真的吗?你会崩溃吗?;那可能不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但是它真的是灾难性的吗?。重要的是助人者冲击的是观念而非当事人本人。

2、承担责任:仅仅是让当事人用“我”来表达,把陈述主体换成他自己,就能提高当事人的自我觉察,并鼓励他承担责任同时与其他人区分开。对那些回避承担责任的措辞也可以使用挑战。

促进领悟的技术

1、针对领悟的开放式提问:我很好奇,请你想一想为什么会那样做。

2、用于形成解释的资料来源:1)当事人的言语内容,大量用于提炼解释的资料来源于当事人的谈话内容,考虑到人们常常把事情分开说,仔细倾听他们的谈话,有助于了解他们分开陈述的事情之间的联系。例如,当事人说他很难做好工作,接下来却开始讲述另一个似乎不相关的主题:他们对父母健康的焦虑。如果助人者觉得它们很可能是有关的,就可以把两者联系起来看(如你很难集中注意力也许是因为你对父母的焦虑)。2)防御:人们在早期生活中发展出防御是为了帮助自己应对外界环境,但后来他们不再需要防御时,也依然不会放弃——因为它们在过去曾保护过他们。3)存在焦虑和文化:死亡焦虑,每个人都会在某一时刻死去的事实意味着我们并非不休。特别是当个体生病、出现意外、受伤,或者当重要他人生病、受伤或死亡的时候,人们会感到自身的脆弱,并逐渐适应丧失和死亡;自由,自由是指没有外部限制以及对自己命运负责的需要;孤独,包括从他人和世界中孤立出来,我们每个人都是独自来到也独自离开这个世界的,所以我们必须接受孤独,这与我们想要成为更大整体的一部分并受到照顾和保护的愿望相反;生命的意义,因为没有预设的路径,我们必须建构自己生命的意义。

3、解释的准确性:一项研究,当为四个当事人提高相同序列的六个万能解释(如你好像总是生活在歉意中)时,他们的焦虑都会降低。我认为在评价解释时,更为重要的标准是有用性而非准确性。

4、怎样做出解释:虽然你很聪明,但还是因为考试不及格而退学,你时怎样理解这件事的?;虽然你妻子一直给你施加压力要你退休,你还是不情愿,对此你是怎样想的?

领悟性自我表露

1、当当事人卡壳或自己很难获得更深层次的自我理解时,这种表露是有用的。

2、助人者在治疗关系中应该是透明的、真实的和真诚的,因此他们相信助人者的表露对治疗会产生积极影响。人本主义者相信人性化的、透明的干预方式对治疗过程和结果都有好处,因为这样当事人可以将助人者看成一个也会产生困惑的真实个体。

3、短暂的并能够立即把焦点转回到当事人身上的表露是最有效的。

4、我们发现对领悟的探查(针对领悟的开放式提问)是治疗师最有效的干预手段。

即使化技术

1、即使化是指助人者表露他们当下里对当事人的感受、对治疗关系的感受,或者与当事人相处中自己的感受。元沟通,是指助人者表露他们对当事人行为的知觉和反应。

2、即使化技术的第二个亚型是助人者陈述自己对当事人的反应。

3、变隐蔽为公开是即使化技术的第三个亚型。

4、第四种亚型是关联咨访内外关系,也涉及隐蔽的交流。

5、即使化技术其实并不适用于简短的互动。

领悟阶段的技术整合

1、在领悟阶段,助人者可以运用以下6个步骤来引导当事人——

1)准备2)寻找当事人做好领悟准备的标志(矛盾心理、事实看法或行动的不一致、困惑、卡壳或无法做出决定) 3)确定意图(助人者需要在助人过程的某一时刻思考自己的意图,应该是促进领悟) 4)执行促进领悟的技术 5)跟进(单次挑战、解释或即使化的陈述很少能立即引发新的领悟,一般需要多次重复上述过程) 6)询问当事人当前的理解(助人者询问当事人从咨询中吸收了什么)

助人者在领悟阶段可能经历的困难

1、过早地进入了领悟:挑战、针对领悟的开放式提问、解释、领悟性自我表露和即使化都是在牢固的治疗关系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这一点至关重要。

2、为构建领悟承担太多责任:我的看法是,助人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对当事人共情同感,确定是什么困难导致了当事人不能整合信息,询问当事人对于领悟的思考并和当事人共同来构建领悟。

3、忽视共情同感:不断地觉察当事人的感受和反应并努力维持合作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4、陷入某一理论观点。

5、让当事人停留于表面,不继续深挖。

6、忘记了并非所有的当事人都需要或想要领悟

7、反移情

(三)行动阶段:理论背景-行为和认知理论

概述

1、此阶段助人者的重点是帮助当事人思考并做出行动的决定,而不是指示当事人行动。助人者是一个教练,而不是提建议的专家。

2、行动会使领悟变得更容易被理解、更有实用价值。

3、行动阶段的主要哲学基础是,当事人是自己生命的行动主体。此一阶段的目标是为当事人提供一个支持的环境,促进他们解决自己的问题,并自己做决定。助人者的目标是鼓励当事人探索他们是否想要改变,如果是,就协助他们作出他们所期望的改变。不要去关系当事人所选择的方向,而是要关心当事人本身。

4、助人者需要学习不同的技术,而且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整合这些技术以达到四个行为目标的步骤中,这四个行为目标是放松、行为改变、行为演练、决策。

实现行动目标的技术

1、助人者给当事人提供反馈时必须要狠谨慎,并清除地知道提供的是自己对当事人行为的观察。要以描述性的语气(例如,你说话的语气非常柔和)而非评价性的语气(例如,你没有认真地进行角色扮演)进行陈述,并且在反馈缺点之前要先强调优点(例如,你很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但听起来你好像并不是真的相信它)这样可以让当事人更易于听进反馈。提供反馈时还要注意:1)针对当事人可以改变的事(例如,非言语行为、行动),而不是不能改变的生理特性或生活环境(例如,身高、人格); 2)尽量选择新近的行为(例如,刚才你说话比较肯定),而不要等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试着重塑情境(例如,几周前,你看到了我,却什么也没说就走开了)。

2、如何直接提供指导:当当事人要求(有时甚至是乞求)直接指导时,助人者要注意区分,看当事人是真诚地、直接地要求,还是在表达依赖的情绪。当拿不准的时候,最好先处理相关的情绪(例如,你似乎非常急切地要求指导,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助人者应运用即使化技术与当事人开放地讨论当事人的感受,这样会有助于修复治疗关系的裂痕。

实现四个行动目标的步骤

1、放松:1)将压力、焦虑看成一个具体的问题 2)教当事人放松,重复某些词语、声音、祷告、想法、短语,或者肌肉的活动;当有别的念头侵入时,顺其自然地回到重复活动上。

2、行为改变:1)确定一个具体问题 2)探讨对行动的看法 3)评定先前对改变的尝试与资源,助人者可以采用评定先前努力的几个开放式提问:之前你做过哪些尝试?;描述一下你在尝试改变时曾用到的一些方法。助人者可以运用以下开放式问题来评定这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在你的尝试中,哪些部分起到了作用?;在最近的一次尝试中,你觉得是什么让改变更加容易?。助人者应该牢记,要支持、鼓励当事人探索改变的尝试,因为这种讨论有时非常需要勇气,运用重述和情感反映技术可以向当事人表明助人者正在听他讲话:听起来你感到很沮丧,因为你曾做过那么多努力,可都没起作用。运用认可技术可以让当事人知道,助人者理解他们探索的艰辛,而且也看重他们所说的:你做的非常好,你努力地了解了该社区可供使用的服务资源,你真是太有办法了。 4)共同提出解决方法,本步骤的目标在于:非评判性地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办法,让当事人看到,有许多办法可供选择。在评估这些做法的可行性时,可以稍后再考虑现实因素,但受限要把这些做法提出来。一个有效的策略是:给思维涌溢过程设置一个具体的时间限制,例如2分钟。助人者最好能记录下这些想法,以便在下一个步骤中进行查阅。为使思维涌溢过程更好地进行,助人者可以运用开放式提问,让当事人想到那些浮现在脑海中的所有做法——无论该做法看起来有多么不行或傻气(如果另一个人跟你的状况相同,那么你会对他提出什么建议?;如果钱和时间都不成问题,那么你将会如何改变这个问题行为?。助人者在思考策略时还可以参考“祖母规则”(如先吃蔬菜才能吃甜点),即建议当事人先尝试新行为(如学习),然后才做好玩的事(如看电视),助人者也可以利用“普里马克原理”,即将一个低频行为(如刷牙)与一个高频行为(如上网)进行配对。 5)对解决办法进行评估,如果是治疗关系的问题,就必须重新回到探索和领悟阶段加以处理。6)挑选一种办法,助人者还可以跟当事人一起确定理想的强化物。例如,当事人如果能够在所有科目上得a,就可以到加勒比的一个海岛上度假。助人者应将具体行为的改变作为目标(例如,一定数量的家庭作业),而不是试图改变行为结果(例如,最终的成绩),因为具体的行为是个体所能控制的,而结果是不可控的(例如,谁也不知道老师将怎样给分数)。7)布置家庭作业,研究表明,如果助人者太具指导性,当事人就会变得阻抗和不合作。因此,助人者应该谨记:要与当事人共同来安排家庭作业。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办法:在直接指导之后,运用开放式提问了解当事人对雨直接指导的反应。(我希望你下周在校园里散步时,对碰到的某个陌生人就试着打个招呼。你觉得呢?)助人者还应该跟当事人一起确定那些影响任务实行的潜在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以防无法完成所布置的任务(什么能帮助你完成这个家庭作业?什么会阻碍你完成这个家庭作业?你在做这个家庭作业时,能得到那些社会性支持?) 8)检查进展情况/调整,将计划调整看做改变过程的一个很自然的组成部分。形成有效的家庭作业时一个常识错误的过程,因为助人者必须弄清楚对于当事人来说,哪些任务有用,哪些没用。助人者可以帮助当事人形成这样一个态度:原谅自己的小过错,并从错误中学习。

(行为改变阶段的 步骤示例

(1)此时作出改变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你以前尝试过怎样做呢?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这些听起来都是很不错的主意,哪个最吸引你呢?真不错,我喜欢你的热情,让我们选择其中一件来深入地谈谈吧。你如果去的话,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能不能想一想,你可以做些什么来鼓励你前去呢?

(2)你参加支持小组的情况如何呢?好,你能从这些经历中得出什么呢?)

3、行为演练:缺乏自信的人被人践踏自己的权利,有攻击性的人则践踏他人的权利。1)评定行为,挑选一个具体的事例(例如,最近一次出现该问题)。助人者可以让当事人评价自己的自信程度以及在该情境中的感受,从而帮助他们思考自我,评估自己的行为。 2)确定目标,助人者要与当事人共同决定具体的目标,最关键的是要设计出令当事人接受的目标。因为价值观影响着目标,有必要跟当事人探讨下她的价值观(例如,一位女士可能对于主动向一位男士提出约会感到不舒服) 3)提供示范,一旦确定了目标行为,助人者就可以跟当事人进行角色互换,向当事人示范如何实施新行为(例如,如何跟老师说明,由于自己生病而希望延期上交论文) 4)角色扮演并反馈,助人者应该真诚地提供积极反馈(你非常好地运用了目光接触,也很好地说出了自己的需要)。哪怕是对很小的方面进行积极反馈,也可以让当事人觉得他们自己做得很好、取得了进步,然后,助人者可以针对一两个具体的方面给出矫正性反馈,但要谨记行为改变的“小步子”原则。另一个原则是在表达歉意时最好不要说太多,因为说太多包含着希望别人来解决问题的意思。因此,与其对人说“我很抱歉我现在不能去吃午饭,因为我必须去跑腿做一大堆事情。我们下次再约吧”,还不如说“非常抱歉,我现在不能去吃午饭”。另一个有用的技术时,当别人不听我们讲话时,我们就要变成一台“破录音机”,不断重复自己所说的话,例如,你在电影院帮朋友占了一个座位,但是别人想要坐在这个座位上,你可以说:对不起,这个位子有人了。当他们想要跟你争辩时,你可以继续说:对不起,这个位子有人了。 5)与步骤6:布置家庭作业,检查进展情况/调整。

4、决策:1)明晰各种选项(贝丝的决策表) 2)阐明价值观 3)根据价值观评价不同的选项 4)评估并修订结果(有些当事人会改变他们的做法和价值观,因为他们对此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5)跟进(只有在当事人喜欢这类结构化方法的时候,助人者才可以运用这种决策方式)

贝丝的决策表(p218)

行动阶段的技术整合

1、首先鼓励当事人采用“婴儿步”(也就是尝试小小的改变,例如步行15分钟),并探索对雨改变的看法。

2、对灵活性的需要,当事人一直以“是的,但是……”来回应,助人者就应该好好探索一下当事人对于治疗关系或改变过程的感受。

3、助人者还要牢记,当事人的问题时日积月累形成的,要改变其根深蒂固的模式是非常难的。

4、多元文化方面的考虑:当神学问题和宗教信仰对雨当事人而言非常重要时,助人者可能需要在行动阶段带上一些神学色彩(例如,将祈祷作为一种行动策略)

助人者在行动阶段可能经历的困难

1、过快地开始行动;2、满足当专家的需要;3、过度专注于当事人的改变,助人者通常不必专注于(但并不是不予关心)当事人所选择(或未选)的行动。助人者应该作为引路人和支持者,而不是指挥者,所以必须允许当事人自己作出决策; 4、将自身价值观强加给当事人; 5、缺乏足够的勇气鼓励当事人改变; 6、支持不够; 7、受困于单一的行动想法; 8、刻板地遵守步骤,行动阶段允许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克服行动阶段困难的策略

1、自我反省 2、运用探索技术 3、处理治疗关系中的问题,运用即使化技术来处理治疗关系并解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三阶段之整合

会谈设置

(一)首次会谈

1、开始会谈:说明会谈过程(我们将一起度过30分钟,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你探索任何你想要探讨的问题)告知职业背景、基本规定、澄清保密问题(你所说的内容都将严格保密,但有几种情况除外——如果你表露了一些雨虐待有关的事情,或者意图伤害自己或他人,或者怀疑有小孩或老人正遭受着某种形式的虐待,那么我将会打破保密规则),接着询问当事人有关咨询过程期望的问题(对我或者咨询过程,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最后助人者通过开放式提问将焦点转向当事人(你想谈点什么?你在想什么,鼓励当事人分享他们的困扰)

如果当事人对这些开放式的探索没有立刻作出回应,或者他回答“我没什么想说的”,那么此时助人者需要停下来(当然,以共情同感的方式),给当事人一个思考和说话的机会。不要催促当事人,但要让他们明白现在轮到他们说话了。如果当事人仍然不说话,助人者就可以进行恰当的情感反映(例如,不自在、不确定),以帮助当事人聚焦于他们的感受。助人者要做的最关键的事情是共情同感地倾听并鼓励当事人开始说话和探索。

2、设定目标和澄清期望:初次会谈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确定当事人为何在此时来寻求帮助,以及当事人的咨询目标是什么。

3、聚焦:第一次(以及每一次)会谈的一个关键任务是要对这次会谈进行聚焦。最好一次只聚焦于一个问题,否则会太混乱,从而导致一无所获。助人者必须尊重当事人对会谈焦点的决定。即使当事人主要在谈论其他人,助人者也必须一直聚焦于当事人。例如,当事人说,我妈妈真是很讨厌,助人者可以说,你确实对你妈妈很生气,从而将焦点从妈妈转移到当事人对妈妈的反应上。指导原则就是,帮助当事人改变比帮助当事人改变其他人更容易,也更有成效(且更符合伦理)。聚焦一个具体问题对取得进展十分重要,特别是在短程治疗中。

4、结束会谈:助人者要留意会谈时间,在会谈结束前的5-10分钟,助人者要提醒当事人会谈即将结束,这一提醒让当事人有时间为离开会谈作准备,并且反馈他们在这次会谈中的收获。助人者开始准备结束会谈时,可以让当事人谈一谈他们对会谈和已做工作的感受。这个对整个会谈过程很重要,因为助人者可以了解当事人对各种干预的反应。除非被直接问及,否则当事人通常不会揭示他们对助人者和咨询过程的感受。

(二)接案

1、收集信息(要求助人者比正式会谈时更具有指导性,采用更多的探询和封闭式提问),但助人者仍然始终使用倾听和主人技术(如情感反映、重述、概述),这有助于当事人感到自在并进行探索,否则是不可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太多信息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当前困扰、当事人背景信息或心理发展史、疾病和服药史、界定当事人的问题、风险因素。

(三)后续会谈

1、开始:可以安静地坐着,等待当事人谈论他们的想法(前提是他们已经让当事人形成了这种期望);也可以总结前面会谈里发生的事;还可以询问当事人对于前面会谈的感受;或者也可以简单地询问当事人在这次会谈想谈点什么。

2、聚焦:准备充分,同时又要保持灵活性

(四)助人者在两次会谈间的工作

1、助人者可以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记录以下内容:外显的内容(当事人说的话)、内隐的内容(当事人的弦外之音)、防御和改变的障碍(当事人如何回避焦虑)、当事人的歪曲(当事人用对待生命中其他重要他人的方式来对待你,如移情)、反移情(在咨询过程中你的情绪、态度和行为方式被激发)、个人评估(你对自己干预的评估;会有什么不同的做法,为什么)

2、助人者应寻找当事人所有问题背后潜在的主题和反复出现的模式。

3、助人者可以在观察当事人的基础上形成假设,是什么因素导致当事人成为现在这样。思考之后,助人者要能够回答以下问题:问题有多严重?;当事人的表现如何?;当事人对问题揭示了多少,还有多少保留?;当事人的话语里有没有矛盾之处?;当事人在问题的形成和维持上起着什么作用?。

4、结束:只有在当事人持续地有所获益并且改变正在进行中,才需要继续治疗会谈。如何结束,治疗的终止是一个重要任务,因为丧失是生命中一个存在性事实。建议助人者在每次会谈中都讨论结束的问题,以此来提醒当事人治疗的进展程度(例如,这是我们的第8次会谈,还剩下4次,你对于治疗快要结束有什么感受)。有效地结束治疗关系包含三个步骤:回顾、展望和告别。

对难度较大的当事人及临床情况的处理

1、不情愿和有阻抗的当事人:对很多当事人来说,待在已知的痛苦里比去面对改变后未知的生活要容易。以下是一些处理不情愿和阻抗的建议——学会将不情愿和阻抗视为正常;认识到不情愿和阻抗有时是一种逃避方式,而并不一定是对助人者的恶意;探索你自己在生活中改变某些问题时的不情愿和阻抗;检查干预的质量;考虑你自己是否愿意去做那些你要求当事人做的事;做到共情同感,试图理解当事人,事实上,要与一位共情同感、接纳、没有威胁性而且不愿”战斗“的人产生冲突是很困难的,因此,你最好喝当事人在一起,而不是抵抗他们;不要对有敌意的当事人贴标签、运用专业术语或打官腔;直接处理当事人的不情愿和阻抗,而不要忽视它们、被它们胁迫,或因为当事人的行为而对他们感到愤怒;帮助当事人探索对治疗的不情愿和阻抗;现实地对待你和当事人能够完成的任务;在相互信任和分享计划的基础上建立关系,而不要试图使用权力;和当事人一起寻找改变的动机;专注于行为并邀请当事人一起来探讨;仔细倾听当事人,对其中的某些部分表示同意,然后表明你有一些不同的做法,这可以让当事人安心一些,也会增强你的可信度;不要放弃。

2、过于健谈的当事人:共情同感当事人在沟通上的困难,而不是对当事人独占谈话而感到愤怒;推测当事人将不断说话作为防御的原因,认识到这样就可以避免跟助人者发展亲密关系;如果助人者认为当事人可以应付人际挑战,还可以对这些过于健谈的当事人使用即使化技术,在当事人不给助人者说话的机会时,助人者可以告诉他们自己的感受,并且询问当事人在说话时的体验。

3、过于安静的当事人:助人者评估当事人安静的原因十分重要。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试着合上当事人的拍子。让当事人在他自己的时间里表露。探询对安静的当事人非常有用,因为它清楚地向当事人指明你想让他做什么。另一个途径时通过积极的再组织来鼓励退缩的当事人更加开放。你可以这样说:我想你实际上是一个比表面看起来更加情感细腻的人。通过这种干预,当事人可能感到被深深地理解,因而更加愿意尝试开放自己,并开始交谈。

4、有自杀意念的当事人

5、性吸引:督导

6、愤怒的当事人:建议助人者在当事人愤怒时,要做到非评判和无防御地倾听,并且尝试理解愤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9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54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775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6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7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7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93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09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5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0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52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65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76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0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5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5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