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
名士也需有人懂,名人也要有人教:每天三分钟,《一起来读世说新语》,写写你眼中名人的高下优劣。
《世说新语·赏誉》
庾子躬有废疾,甚知名。家在城西,号曰城西公府。
【译文】
庾子躬有残疾,可是很有名望。他的住宅在城西,称为城西公府。
今天查阅了很多资料,对庾子躬这个人物的出处仍然一无所获,唯有从庾氏与我喜欢的名士庾信开始寻觅其渊源了。
首先庾姓是中国的一个旺族,源出颛顼高阳氏,和许多姓氏一样,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老氏族。
庾信在《哀江南赋》中道出庾姓家族的人文环境:“掌庾承周,世功为族,经邦佐汉,论道当官。”
意思说庾氏先祖随汉室、刘氏王朝在立国治国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参与高层经邦大政,坐朝论道。
01 在古代,公府的几层含义。
公府一般指君主之府。
《左传•昭公四年》:“孟孙为司空以书勋。今死而弗以,是弃君命也。书在公府而弗以,是废三官也。”
公府的第二层含义是三公之府。
《汉书•游侠传·陈遵》:“哀帝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并入公府。”
《后汉书•灵帝纪》光和三年章怀注:“公府,三公府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迄至后汉,稍有名品,公府奏记,而郡将奏笺。”
公府的第三层含义是官府。
《玉台新咏•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公府还可以用作宅第的尊称。先说说唐代韩愈《答张籍书》有:“其他俟相见。薄晚,须到公府。言不能尽。”
再让我们回到今天所读正题,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庾子躬有废疾,甚知名,家在城西,号曰城西公府。”
写到这里我特别想告诉读者的是,庾子躬应该是一位倍受尊敬的庾氏家族代表人物。他的后辈中出了一个叫庾信的人物,他不仅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还是南北文风融合的开拓者。
02 身仕敌国,礼遇有加。
庾信字子山,小字兰成,其出身为“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庾氏家族,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以文才闻名。
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被称为“徐庾体”。
累官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
侯景之乱时,庾信逃往江陵。
后奉命出使西魏,因梁为西魏所灭,遂留居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北周代魏后,更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清县子,世称其为“庾开府”。
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
庾信在北方,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
最终在隋文帝开皇元年老死北方,年六十九,追赠原职,并加荆、淮二州刺史,著有《庾子山集》传世。
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他的文学成就,也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
周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都很喜好文学,庾信因而受到特殊的恩宠礼遇。
至于赵王宇文招、滕王字文逌等,更是与庾信诚挚交往,如同布衣之交。
北周公卿的墓碑墓志,大多拜托庾信撰写。
当时只有王褒与庾信文才相当,其余的文人,没有能比拟的。
【评价】
钱钟书:
子山词赋,体物浏亮、缘情绮靡之作,若《春赋》、《七夕赋》、《灯赋》、《对烛赋》、《镜赋》、《鸳鸯赋》,皆居南朝所为。及夫屈体魏周,赋境大变,惟《象戏》、《马射》两篇,尚仍旧贯。他如《小园》、《竹杖》、《邛竹杖》、《枯树》、《伤心》诸赋,无不托物抒情,寄慨遥深,为屈子旁通之流,非复荀卿直指之遗,而穷态尽妍于《哀江南赋》。早作多事白描,晚制善运故实,明丽中出苍浑,绮缛中有流转;穷然后工,老而更成,洵非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