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页纸,知春秋

薄纸一片,亦能知春秋,中国的笺纸便是如此。“笺”原本是指古代用来书写的狭条形小竹片,而在纸被发明之后,用来题诗、写信用的小幅纸张被叫做纸笺、信笺。从出现在唐元和年间最早的私人定制信笺“薛涛笺”、五代时名震一时的澄心堂纸,到民国初期由张大千、齐白石等知名画家引领的最后一个文人画笺的高峰期,笺纸历经了各种工艺发展,在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同时也见证了从古至今许许多多的艺术故事。

《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完整且详尽地记录了中国历史上各种笺纸的出现、工艺、特点及其背后的故事,虽是科普类书籍,却毫不枯燥,而是让普通大众也能跟随作者的笔触回望古人对于美的追求,时而惊叹他们在笺纸工艺上的创造力,时而又为其背后的故事或感动或会心一笑。

笺纸发展史上不得不提的“薛涛笺”,是女诗人薛涛觉得以前写诗的纸过大过长,于是命工匠创制的深红色小笺纸。它的制作方法在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有所介绍:“四川薛涛笺,亦芙蓉皮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或当时薛涛所指,遂留名至今,其美在色。”意思是用芙蓉皮为原料煮烂,加入芙蓉花粉汁制笺,重其色泽之美。虽然我们并不知道薛涛是否真的是这样制笺,但从这段纪录,到上海图书馆藏有的三种薛涛笺,我们都可以略微领略到薛涛笺的瑰丽。

书中令我印象颇为深刻的另一种笺纸是澄心堂纸,先来看看它的制作工艺:“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焙干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金曾不疑。”“寒溪浸楮”是讲所用的原料和备料方法,即在冬季寒溪水中浸泡楮皮;“舂夜月”是说明在夜晚月光下舂捣浆料,人工打浆何其劳累;“敲冰举帘”是说明要用低温、清洁的水质,捞纸的工具为竹帘;“焙干坚滑若铺玉”指的是湿纸被刷在火墙干燥,以及成纸的质量与白度都很好。而另外一句诗“滑如春冰密如茧”被后世认为是对澄心堂纸最为准确传神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我仿佛能感知到澄心堂纸独一无二的触感,又为古人的造纸工艺赞叹不已。

近代的笺纸多以人物笺、山水笺、花卉笺等为主,其中齐白石的画笺最吸引我的眼球,除去大师的作品自然引人注目的原因之外,还因为他的许多作品让我觉得非常有趣,似乎是不经意而作,却让人忍不住想要细细观察,体验画作中的精妙。比如他从八大画鸟中临摹的“黑白分明”鸟笺,鸟的样子非常特别,头尾都是尖的,身子却是椭圆形的,尾巴和羽翅都是一抹黑色。整幅画非常简单,但这只鸟儿却异常吸引目光,我看了又看,仍然觉得看不够,真希望也能拥有这样的笺纸,让早已习惯打字的我,能够重拾书写的乐趣。

上述各种笺纸只是《纸短情长》中很少的一部分,且因为我对这些纸的制作工艺尤为感兴趣,阅读过程中借助文字、图片与想象,仿佛见到了一张张精美的艺术品,甚至有些时候手上也感觉能触摸到那一张张饱含历史痕迹的纸张,所以更多地记录了让我印象深刻的这些笺纸制作方法,而书中所写这些笺纸背后的故事,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笺纸,也同样让人大开眼界,它们都在等待你去了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台北故宫博物院办过一次 “宋代花笺特展”,展出了二十多件宋代笺纸。让世人领略到,信笺除了内容,其形式,也有着遗世独...
    聼雨斋阅读 5,327评论 0 0
  • 今天咱们分享的是益州麻纸和雕版印刷。 唐代益州麻纸问世,以其“滑如春冰密如茧”而誉满天下。唐代的成都,是著名的造纸...
    静待发生阅读 7,172评论 0 0
  • 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8,528评论 0 1
  • 纸的起源与"动","举","握","染" "蔡伦造纸"是在公元2世纪初,即东汉时,儿时历史课上就教过我们,...
    黄帅_360d阅读 4,563评论 3 8
  • 杜甫〈戏题画山水图歌〉说:“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可见画甚费时。我懒,故不常作...
    艺术文化生活阅读 3,25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