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三大国舅,一个比一个差,最差的却最终人生逆袭贾
元春晋升贤德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贾政当了国丈,贾家随之也出现了数位国舅。所谓国舅不是皇帝的舅舅,而是皇帝的大舅哥和小舅子。可惜,汉武帝的国舅卫青有平定四海的本事,红楼梦中这几位国舅,却是金窝里出家雀,一个比一个难堪大任。
【一】
红楼梦唯一出现国舅的称呼,是贾元春晋封贤德妃后,贾琏带着林黛玉从南方星夜赶回。王熙凤一见贾琏,得意洋洋的称呼起贾琏为国舅。
房内无外人,(王熙凤)便笑道:“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贾琏笑道:“岂敢岂敢,多承多承!”【庚辰侧批:一言答不上,蠢才蠢才!】
贾琏作为贾元春堂兄弟,原文并没写二者谁年长。荣国府没有分家,贾琏当得这个国舅爷的称呼。只是王熙凤一见远游丈夫归来,妙语连珠,贾琏却只回以“岂敢岂敢,多承多承”,分明是口拙舌钝。脂批看不过眼,骂他蠢才。我们知道贾琏并不蠢,甚至仕途上好机辨,口才一流。为何这里如此蠢,接不上王熙凤的深情厚意?皆因王熙凤对贾琏情深义重,贾琏却心有旁意。正所谓,妾有意,郎无情。贾琏其人虽然做人有底线,做事好机辨,但夫妻情分上却无情无义,令人齿冷。
【二】
贾家最根正苗红的国舅爷当然是贾宝玉。作为贾元春一奶同胞亲弟弟,宝玉从小是元春启蒙。三四岁元春进宫前教授贾宝玉学习了几千字。以贾宝玉顽皮性格。元春当初付出的耐心和经历,不可谓不多。贾元春省亲是贾宝玉与姐姐唯一一次正文描写,细读原文,感人至深。
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拦揽于怀内,又抚其头颈,【庚辰侧批:作书人将批书人哭坏了。】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贾元春七个字,不光作书人哭,批书人哭,读书人也热泪长流,亲情无论何时都磨灭不断。可惜,贾宝玉终究不是贾元春印象中的小弟弟。或者元春也并不想贾宝玉活成自己与兄长贾珠一样,成为父亲贾政光宗耀祖的牺牲品。
端午节元春赐节礼。贾元春将贾宝玉与薛宝钗的节礼作一样,指婚意思特别明显。贾元春深爱贾宝玉,更知贾宝玉“不学无术”。这样的弟弟靠自己根本无法生存下去。林黛玉虽好,可却帮扶不了贾宝玉,反倒薛宝钗,可为贾宝玉臂助,也有家庭产业依靠。贾宝玉和薛宝钗成亲,可以坚持作自己,安心做一个“富贵闲人”。真与林黛玉成亲不免遇到生活琐碎,病痛生死。元春操心并不意外。
贾元春熟知的是最世俗化的贾宝玉,他没有能力振兴家业,没有担当破而后立。曹雪芹对此也有描写:
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她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它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走。
贾宝玉比之林黛玉一女子尚且如此,何况其他?没有父母家人为他筹谋如何能行?以生存的角度审视这个国舅,不合格!
【三】
贾环也是货真价实的国舅,处于贾宝玉和贾琏之间。名正言顺在他是贾元春的同父弟弟,比贾琏更有资格称国舅;不如贾宝玉在于他是庶出,并非与贾元春同母。贾环的劣势在贾元春心中,谁都可以是国舅,唯独贾环不是。贾元春对贾环这个异母弟弟极其不待见。不但省亲重大场合不让他参加也不见他,连元宵节和端午节的礼物都没有他的。如此态度鲜明,也注定贾环在贾家的不受重视。
不过古人有句老话叫“莫欺少年穷”,虽然三十三回前贾环狠做了几件坏事。但其后到八十回结束。逐渐年长的贾环却越来越沉稳,学问上也有大长进,贾政每每带着他与贾宝玉贾兰一起出席重要场合,一视同仁也证明贾环确实长进了。
根据二十二回贾环做得枕头和兽头的谜语,八十回后贾家抄家,贾宝玉离家出走,真正替贾政养老送终的还要着落在贾环这个庶子头上。到时候,贾环应该有他的真正表现。
除此之外,宁国府的贾珍以及贾赦庶子贾琮也是国舅,贾珍可以仗着爵位横行,贾琮太小就不够看了。而其他贾家玉字辈,也可自封国舅,就不知道能不能扯虎皮做大旗。这些国舅元春得宠时未见如何成就,元春一死更是一个比一个差,也只有贾环可能撑起了贾家一片破败屋顶,给老爹贾政一个容身之处。曹雪芹对此下笔毫不留情。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