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人们一提到这个词就会想到很多人,有学问的人会立马想到古代司马迁所著的《刺客列传》里的六大刺客: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和高渐离;爱打游戏的人会想到游戏里的人物;想象力丰富的人则会大胆的想象自己就是一个刺客前去完成这伟大的使命。总而言之,“刺客”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很好的,还是受人尊敬的。
从古至今,有很多人用不同的方式赞扬了刺客,我们的大诗人李白用诗歌赞扬了刺客: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还有就是《易水歌》了
风潇潇,易水波,高冠送客白峨峨。马嘶燕都夜生角,壮士悲歌刀拔削。徐娘匕,尺八铦,函中目光射匕尖。先生地下汗如雨,匕机一失中铜柱。后客不来可奈何,十三小儿面如土。太傅言议谋中奇,奇谋拙速宁工迟。可怜矐目旧时客,击筑又死高渐离。滈池君,璧在水,龙腥忽逐鱼风起。沧海君犹祖遗策,孰与千金买方士。呜呼荆卿虽侠才,侠茸之死心无猜。君不见文籍先生卖君者,桐宫一泄曹作马。
当然,除了那些大诗人对刺客的赞赏,现代人也不例外,例子有很多,我就不说了。人们对待刺客都是赞赏他们的,但赞赏他们的什么呢?很多人会说是在赞赏他们的一种精神,那么是什么精神呢?很多人会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那么是具体内在的什么精神?他们又会说到是他们的“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如果你接着问,什么是“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他们也许会说为自己的知己而奉献出自己的性命,如果你再接着问,什么是知己?他们也许会不知所措,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知己,那些“士为知己者死”什么的都是听别人说的,他们并没有自己的观点,但他们对刺客都是赞赏的一个态度,但是我认为,虽“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是对的,但是把这些话用到除了高渐离与荆轲这二人的关系这,其他五个人的都不是知己。
光说是没有用的,先看看聂政和严仲子吧:严仲子先是和侠累结下了冤仇,然后四处周游寻找可以替他报仇的人,之后听说聂政是个勇士,于是登门拜访了他,这之后,严仲子经常往聂政家里跑,又是办酒宴,又是送贺礼,对聂政百分的照顾,但是聂政因为自己的老母亲还在世要照顾她,就拒绝了严仲子,之后,他的老母亲身体不好去世了,他非常的痛心,严仲子还花钱办理了丧事给他的老母亲,在这之后,聂政想好了就答应了严仲子,一天他孤身一人前去刺杀侠累,那是,他手持利刃,不仅杀死了侠累,还砍伤了数十名侍卫,但因寡不敌众,又不想连累自己的亲人,于是就毁了自己的仪容,让人认不出他来,后来他的姐姐认出了他,不想让自己那英勇的弟弟就这样白白死去,就将他的身份传了出去,完全不顾及她自己的死活,把弟弟的名声传了出去,她自己也死了,但在聂政死后,严仲子看都没看一眼,理都没理一下,都怕自己被聂政连累了。那么,这俩人是不是知己囔,那么肯定是无疑的,他们不是知己,他们也就是一个互相帮助,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这么一个关系。
再看看荆轲和太子丹:太子丹因在秦国受到秦王的侮辱,便想找人杀了秦王,这时的荆轲好读书剑术,但不被重用,田光已死将荆轲推荐给了太子丹,于是太子丹变对荆轲百分的照顾,荆轲要什么就给什么,做完这些工作之后,太子丹就催着荆轲赶紧前去刺杀秦王,还找了徐夫人做了最锋利的匕首,找了炼药的讲匕首泡在毒药里,把匕首变成了一件锋利的带毒利器,然后太子丹就送荆轲走了,在走的时候,荆轲约了一个朋友与他一起前去,但太子丹却一点也不领情,立马催荆轲前去刺杀,还派了个秦舞阳监督荆轲,说是给荆轲打一个助手这么一个理由,荆轲便前行刺杀,后面的事不多说了,荆轲刺秦失败,自己被五马分尸,但是太子丹呢,他很伤心这是必然的,那么他为什么伤心呢,一:是因为他把燕国的地图交给了嬴政。2:是刺杀秦王不成功。就这么两个理由,其他的什么都是装出来的,他只为自己的利益而伤心,毫不管荆轲的死与活,只想让秦王死,那么荆轲与太子丹也不是知己,他们也只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这么一个关系。其他的几个人也一样都不是知己,他们也都是一种相互帮助的关系,并非真正的知己。
那么什么关系才是知己呢?先说最熟悉的,高渐离与荆轲,这二人才是知己,他们两个是真知己,当荆轲死后,高渐离本来隐姓埋名给别人当苦力,但因为自己好音乐,而他的主子家里有时会听别人谈,有一次他就说别人弹得不好,他自己便弹了,那时他不想再过这种生活了,就取出自己的好衣服和好琴弹奏,这让他在这个地方变得很有名,这也传到了秦王那里,因为他弹琴弹得好,秦王变大赦了他和荆轲的关系,还让他在秦宫享荣华富贵,每天只要给秦王弹曲就行了,有一次,高渐离弹琴之际取出匕首,拿上琴砸向秦王,没砸中被秦王杀了。那么为什么高渐离要杀秦王,那是因为他要替死去的荆轲报仇这二人才是真正的知己,真正的“士为知己者死”。然后就是伯牙与钟子期了,他们二人的关系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知己: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思,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二人的关系才是真正的知己。那么什么才是知己?知己是心心相通的,你就算死了,他也要以死替你报仇,知己之间,不需要怎么说话,他们都是知道你想要做什么的,他们会用全身的力气帮你去做那件事,知己难得,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找一个人做你的知己,说到底,知己不是想让谁当就让谁当的人,要心灵相通,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文,为知己者赏,乐,为知己者奏”可见知己多么难以相得。
那么那些人既然不是知己,为什么要去替他们送死呢?其实在他们内心中是失意的,为什么这么说,他们都想要建功立业,都想要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想要报效君主的,他们都是不起眼的小人物,都是地位很低贱的人,他们有理想,但又没有地方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荆轲,他好读书击剑,多次在为卫元军面前游说,但却一直不受卫元军的重用,后来太子丹便来了,帮他实现自己的抱负;聂政也想实现理想,然后严仲子便来了;专诸也是想实现理想,建功立业,遇上了伍子胥。这些人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但他们都想要建功立业,想要成就自己一番事业,然后他们就遇见了自己的主人,当然并不只是他们这几人 ,我们伟大的诗人李白他也有自己的理想,也想实现自己的报负,虽然被找到宫里了,但是却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本想谋帝王之术,但却成了一个帮助主子娱乐的一个人,最终还是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在这些小人物的心中,都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想要去实现。
他们这些人其实是悲哀的,有很多人说人生终究要死,但早死一下可以让世人知道自己的名声,也是好的,都是在说他们刺客的一些好,但他们谁曾想过刺客们的悲哀,刺客他们都是迫不得已才选择的去牺牲自己的生命刺杀,他们只是想要实现理想与抱负才那么做,如果另有实现的地方,他们也不会选择这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