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有很多书单,更不少给书排名的网站,不管是看销量选书,还是看经典名著都是一种选择。
但我想,看书就像吃东西,需要自己亲自尝尝,才知道味道怎么样,自己是否喜欢。
看到一本书,先拿起来看看,翻一番,才能决定这本书想不想看,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对自己合不合适。
当然,看书是个试错的过程,不可能一抓一个准,一定会存在选错的情况,这是无法避免的。
但如果总是担心买错书,看错书,吃亏费时又耗费力气,那大概率也不会与真正的好书,适合自己的书相遇。
那么又该怎么开始选择第一本书开始读呢?
我这里列举几个选书步骤:
一、收集信息。例如网站的排名、畅销榜推荐、大V的书单、影视节目里出现的等等,这些都是书籍的信息。先把这些信息收集起来,整理成笔记。这一步是,要做到让自己知道有这本书的存在。
二、刷书。快速阅读一本书,可以先找到电子版的来看,比如罗振宇老师讲到的实用大屏幕阅读法,一本书几页就翻看完了。其实大部分的书只要翻看几页就知道合不合适自己,是不是自己需要的。
三、摘要。把书里看到的重点的,感兴趣的,又或者是新视角新论点的内容摘要出来。用来给这本书做一个简介,字数不限,只要写就行。
四、精度。在刷书的过程中遇到了自己愿意读下去的书,就不要放弃这个机会,不要想着时间,读下去。一本好书不是别人说是经典,而是自己能够读下去。当然,精读是对书最大的尊重,发现书中的价值,从而对自己产生影响。
最后,就我个人而言,推荐基本工作、生活中值得看的书单,如果恰巧你也喜欢,那将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1.态度
作者吴军,这是他第一部个人成长类的书。作者认为由于处事的态度不同,起点差不多的人会不断分化,进而拉开命运的差距。
这本书针对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要遇到的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理解并赚取财富等具体问题,以及如何洞察世界,人生等哲学问题,给出了诚恳的建议。
这些建议或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特别是十多年来参加与大学管理和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经理,或源自自身尊崇的智者的成功经验,对渴望自我精进,加速成长的读者有着极高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2.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
作者松浦弥太郎,书很轻薄短小,简单朴素的短句子,纸质书适合周末下午茶搭档,电子书同样值得拥有。书里主要讲,怎么房间整理,怎么和陌生人释放善意,怎么买好一双鞋这样的鸡毛蒜皮。很适合已经毕业,并且有一段社会求生经历的人群去读,对生活的感触有好有坏,有期望也有焦虑,一堆烟火气的问题。
读一读松浦弥太郎的书,思考下无论世俗成就能否实现,自己改拥有什么样的姿态度过一生。
3.你的好心看起来像个坏主意
这是一本关于理解和误解、沟通和隔阂、幸运和无奈、大责任和小感受的童话书。作者周晓枫作为当代最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多次前往动物园的“幼儿园”体验生活,最终写成了这本书。
它式适合全家人一起读,读完了每个片段,一起聊聊感受。这本童话故事里有无奈、误解、嫉妒、猜疑、谗言等等各种通常被称之为“负面情绪”的真是元素,可这不就是生命中自然会存在的本来的样子吗。
此外,除去故事情节,作者的文笔也极其有体感和美好,打开它你就放不下了。
4.人的全景
作者池宇峰,完美世界董事长,把20多年管理经验浓缩成了一套观念准则,7层职场进阶阶梯和26种思维训练体操。
书中用了大量的心理学、经济学、行为学、脑科学的研究。作者试图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框架来解释人的行为,尤其是人性的弱点。洞察出了每个人身上那些不易被发现的特性,譬如平衡态、弹簧人、比较器、小鸭子等,并用他们解答了诸如人的动机因何而产生、人失败的根源是什么、人怎样才能进步、人的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等问题。但它却不是一本心理学类书。
文/两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