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司徒,一个全职做保险、兼职做宝妈的保险经纪人。
今天,我来和大家一起聊聊保险公司拒赔的那些事。当我们弄清保险公司在什么情况下不赔钱,就不再简单粗暴地相信“只要买了保险,出事就能赔偿”这种说法了;反过来想,也就知道买保险的正确姿势。
在开始前,我要先向大家说明一点:保险公司都不会惜赔的,只要能赔的都乐意赔;只要不赔,也是有证有据的。
原因1 | 保险没有买对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
前两天,一位二胎宝妈打电话给我,非常气愤地跟我说:“我买了好几年的保险,它居然不赔给我!你来帮我评评理,看看它是不是在骗钱啊?!”
朋友告诉我,一个月前她的那5岁的小儿子在小区里玩,一不小心摔断到了手,上了医院。她想起几年前在银行买了一份保险,当时的工作人员说什么都可以赔,于是就打电话去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报销医疗费,结果被拒赔了。
事后我看了她的保单,才知道她在银行为儿子买的是一份两全险。
所谓两全,就是既保生又保死:在一定期限后仍然生存,可以向保险公司拿钱,在一定期限内挂了,也可以要保险公司赔钱。
在这份保险合同里,列明了能得到钱的条件是:60周岁前身故,赔钱,60周岁后生存,给钱。
表面上,我这朋友好像都把保险的好处都占了,不管怎样都能赔钱。而事实上,她的小儿子是在玩耍的过程中意外摔断了手,属于意外事故,跟这个两全险没有半毛线关系,保险公司自然是拒赔的。
类似的状况还会有:只有意外险或重疾险却因疾病住院;只有定期寿险或年金险却不幸罹患重疾……这些都属于【保险没买对】系列。
原因2 | 符合免责条款
免责条款,就是保险公司不承担哪些责任,发生这些对应情况,保险公司也是不赔的。
比如,有很明显地标注在合同里的“责任免除”,清清楚楚地规定了该产品不能获得赔付的情况。
责任免除
比如,散落在合同各处的隐性免责,如等待期、免赔额、病种定义、特别约定等,这些内容比较零散,如果不仔细查看,很容易被忽略。
等待期
举个例子:2017年10月26日,陈先生在某保险公司为自己购买了一份重大疾病保险,保额50万,保障100种重大疾病。在2019年1月,陈先生被确诊罹患肝癌,陈先生和其家人立即向保险公司索赔,但却被保险公司告知不承担给付赔偿金的责任。
拒赔原因是:陈先生的保单虽然在9月26日已生效,但还有90天的重大疾病观察期;对于观察期内罹患的重大疾病,保险公司是不承担保险责任的。
当然了,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它的免责条款会有差别,这个要具体产品具体分析。
原因3 | 没做好健康告知
像重疾险、医疗险和寿险,这些保险种类都是以被保人的身体健康作为投保标的,因此,在买这几类保险前,通常会被要求回答“健康告知”的问题。
健康告知
可能有的朋友会问:我投保的时候隐瞒不说,难道保险公司还会知道?
在这里,我给大家露个信儿:千万别存侥幸心理,低估保险公司的调查能力,只要在理赔过程中有疑点,保险公司会根据你提交的病历、既往病史和医保卡,查个底朝天,目的就是让赔钱赔得清清楚楚,让不赔也能有理有据。
如果在投保的时候没有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影响了保险公司做出正确的承保决定,那保险公司不仅有权不赔钱,而且还可以解除合同。
原因4 | 没有达到理赔标准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重疾险上。
在重疾险的合同里,明确规定了保哪些疾病,疾病的理赔要求是什么,只有得了某种疾病,或者做了某种治疗方式、或者达到某种疾病状态,保险公司就会赔偿;反之,保险公司不赔。
原因5 | 有医保卡外借史
首先,医保卡外借,本身属于违法行为,保险公司会考量个人诚信问题 ,一般都会直接拒保。
其次,只要用了医保卡,就会留下医疗记录,不管是否本人使用,均判定为持卡人,直接反映持卡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在申请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会调查医保卡记录来了解病情。如果医保卡曾经给别人用过,那么保险公司自然会认为我们隐瞒了健康的真实情况;一旦这些病情本身就是保险公司限制投保的,那么哪怕你身体没有任何问题,也会被保险公司拒赔。
所以呀,大家一定要切记:医保卡千万不要外借。
小结:
以上就是买了保险会被拒赔的主要原因。
其实说了这么多,大家其实不难发现上面提到的前4点内容,都很清楚地写在保险条款里面。只是这一块信息量非常大,又牵涉到很多专业名词,如果不想自己耗费时间和精力把全部内容研究透彻,可以找我免费咨询,我乐意为大家效劳,毕竟术业有专攻嘛。
好咯,今天咱们先聊到这,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