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美国上商业课的时候,大学老师说商业的本质就是"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当时觉得在互联网时代还在大学里面教授“location”这个概念,真的与时代脱轨了,难怪在国内能经常看到中国经济即将超越美国的各种论调,还有中国电商业务如何崛起等。
但是最近在公司经营中,愈发觉得location这个概念真的是非常正确。说白了,location背后的是流量,即“traffic”,互联网从业者很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得流量者得天下。其实这两个是殊途同归,所有商业的本质就是获得有效的流量/人流。
从人流量来说,我们可以从两个纬度思考这个问题:人流的数量,人流的质量。举个例子,在深圳万象城就是一个流量的担当。虽然作为一个mall,体量不是最大的,但是来这里的人的质量是最高的,人流数量也相当可观。2016年初,深圳有142家电影院,万象城嘉禾影城可以占到整个深圳电影票房的6%,是第二名欢乐海岸中影的2倍。在人流质量和数量都有保证的情况下,影城本身不需要通过很多的折扣来销售电影票,在座位数无法上升的情况下,只能更好的通过更高的单价来提高总体收入,这个就是万象城作为一个location充当的流量担当的作用。因此,他们就可以收取商户更高的租金,商户也愿意支付更高的租金来换取这个流量。所有敢收高价租金的地方(房子,办公室,商铺,商场)都是因为能够提供足够好的流量或便利性,这个是市场这个invisible hand在背后的杰作。
在互联网行业,流量也同样是最重要的收费工具。谷歌,facebook,淘宝的主要收入都是通过“广告”获得的,表面上都是叫做广告,其实最终还是在卖流量,当产品展现量提高了,就会有更多的人进来(数量),在同样转化率的前提下,人流量越大,销售越高。那互联网的人流质量又怎么体现出来呢?就是在同样人流的情况下,转化率越高,则流量的质量越高。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企业愿意花更高的价格参加到京东或者天猫的618/双十一的活动中去的原因,在这两个日期到该渠道消费的消费者,都是已经做好心里准备购物的,因此转化成本就已经降低了,也就是流量的质量提高了,所以平台方才敢更多地收取卖家坑位费。
总的来说,在经营一个品牌的时候,一定要从流量开始思考,产品在哪里卖,怎么卖会吸引更多的流量。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流量来进行的,再划分下去的话,就是一开始我们更关注的,到底是人流的数量,还是人流的质量。在数量基础比较薄弱的时候,质量再高也不会有很多的收入;但是当人流足够的术后,低的转化也会拉低品牌的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