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头条首发https://m.toutiao.com/is/iJDK1CUk/ 老人帮忙带娃一年后,就会看清这四个真相 - 今日头条
儿女结婚生子后,老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卷起铺盖,奔赴助养孙辈的战斗中。
家庭团聚,欢乐无限。
然而,美好的设想与现实的鸿沟显而易见。
许多老人克己奉献地去帮忙照料孙儿,却郁闷不乐地回到故乡。
经过一年的实际带娃经验,我们发现以下几个真相,可谓实践出真知。
01过分亲近子女,对老人来说是一种灾难
常言道:“人际关系过密,将是一场灾难。”
亲戚和朋友之间的过于亲密关系往往会导致琐事争端的发生,而双方会注意到对方的缺点,从而造成不愉快和双方的痛苦。
然而,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真正苦恼的是年迈的父母。
当老人帮忙照看孩子时,一旦家庭矛盾产生,子女就会更加刁难老人,而老人只能小心翼翼地应对。
几代人的习惯不同,为了维持和谐,老人们经常不断地迁就自己的子女。
毕竟,父母一直以来都在全力保护着他们的孩子,这种保护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性思维。
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老去,子女也没有想过要进行“回报”。
此外,若孩子遭遇意外情形,老人肯定会受到谴责,并被认为是“太过粗心、太不负责”。
子女也没有考虑到老人身体上的困难,而只是认为“孩子还小、老人是大人”。
本以为,一家人相处,只要忍一忍就能平息风波。
然而,忍耐时间过长,就会变成一道隐约可见的伤疤。
02退休金与老人照顾孩子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邻居,张奶奶儿子在江苏某公司工作,薪资颇丰。
去年,她前往江苏协助照料儿子的子女。
初始时段,儿子和儿媳皆甚为欣喜,毕竟得以腾出时间专心工作以赚取金钱。
然而,两个月过后,张奶奶身上携带的资金已经全部耗尽,遂向儿媳讨要。
毕竟,张奶奶一直在农村务农,无退休金,存款亦微薄。
儿媳妈妈冷冷地说:“妈,我们还欠着房贷呢?你给孩子花点小钱也没关系吧。”
算算,张奶奶帮忙带孩子,居然倒贴了三四千,儿媳妈妈也会适度给零花钱,但脸色一直都不好看。
如果张奶奶是退休老人,情况就不一样了。
毕竟,倒贴一些小钱并无关紧要。
带领孩子到公园散步时,总要购买一些零食和小气球等物品。
虽然每次只需要花费几十元,但是一个月下来总计也是一笔不可忽视的金额。
老年人也不会记账,而子女也未能关注到他们的日常开销,这导致了一种认知上的差异。
尤其是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他们想要满足自己的一些小需求,购买私人用品,必然需要花费一些钱。
然而,在照顾孩子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可靠的收入来源,这实在令人苦恼。
相比较而言,退休老人和非退休老人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生活质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03带娃多年,并不能保证子女对父母的孝顺
青年人时常会抱怨:“公公婆婆从不帮忙照顾孩子,那我就不会照顾他们的晚年。”
这样一来,老人的照顾变成了一种交易,而孝顺似乎只是条件反射。
要是老人不再照顾孩子,儿女是否会依然尽孝,则取决于儿媳和女婿的态度。
仔细思考后,我倾向于听从“儿媳”的话。
因为在老人身患疾病的时候,我们将会发现付出和回报的比例是不成比例的。
许多老人在带孩子时,已经显露出“无力承担”的情况,但是儿女通常不会太在意。
当老人向儿女伸手要医药费时,儿女表现出不满情绪。
有些儿女甚至以父母身体不适为借口,决定将他们送回老家。
显然,儿女们心知肚明——孝顺父母并不是某个子女的责任,长时间让父母待在自己家里并不太好。
对于有多个儿女的家庭而言,父母帮大儿子带孩子,却不帮小儿子;帮女儿带孩子,却不帮儿子,这都会引发“偏心”的矛盾。
当老人需要赡养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 - “帮忙带娃不均衡”,这成为了子女们争吵的焦点,生活却无法得到宁静。
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大家庭中,让老人帮女儿照顾孩子,这就导致了“胳膊往外拐”的问题。
实际上,让老人照顾所有的孩子显然是不可行的,毕竟老人的能力有限。
04预先商定带娃的规则是老年人最明智的选择。
教育家颜之推曾言:“当父母既庄严又慈爱,子女必能怀有敬畏之心并表现出孝顺。”
老人帮忙照顾孩子,反而导致自己无所适从,事实上这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情况,我们需要改变,重树自己的威严。
因此,在孩子到来之前,我们有必要向老人们阐明家庭规矩,以避免他们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花钱的规矩:对于吃喝开销、孩子的零食开销,以及是否给予些保姆费,具体数额,需要明确沟通,以防止老人盲目承担开销。
教育孩子的规矩:老人应仅关注孩子的安全和日常生活,尽量避免干涉教育问题,以避免跨代教育现象的发生。
时间的规矩:在周末,子女应当自行照料孩子,给予老人一两天的休息时间,通过轮流带孩子的方式,老人的压力会减轻许多。
询问其他兄弟姐妹的意见:在家庭成员达成一致的情况下,老人才能去照顾孩子,这样可以避免引发争议,避免养老问题导致相互推诿和攀比的情况发生。
由于有规矩,老人与子女间产生了些冷漠感,但这种冷漠恰到好处,保持了适度的距离。
05无论如何,父母务必铭记两个词:帮忙
既然是去帮忙带娃,那就不要代替父母的责任,随时有离开的权力。
在子女家中,保持谨慎,避免陷入卑微和苦恼,不要总是吃亏。
作为儿女,也应该意识到父母年老和经济问题等现实困境,不要过度依赖他们的“关爱”。
人际关系无法完全平衡,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情感去化解任何问题。
只有互敬互爱、互助互动,换位思考,我们才能和谐相处。
作者:爱吃罐头的壮壮。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