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工具2:思考“关系”,而非“人和物”

网络时代,每天有太多的信息环绕在我们周围,谁和谁官宣了、哪家店厨房脏乱差有老鼠被曝光了等……源源不断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调动着我们的情绪。然而了解这些事情再多也不能增强预见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看不到其内在的原因。只是打发我们的碎片时间,增加谈资,或者站在道德制高点彰显我们的正义感。

其实这些只是可见的部分,真正起作用的是背后看不见的系统,系统的关系。我们要把看到的表象放入系统中,系统化思考。

系统化思考: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从系统中去思考,一个系统又是由元素组成,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就形成了结构。(想想你消化系统:构成元素、结构连接、作用目的)

物理学一个知识点,部分的性质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她们的组织,它们组合的各种形式和模式,也就是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石墨和钻石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只是组织的方式不同展现出来的性质就截然不同。世界每天发生那么多事,千变万化,复杂变化的背后可能只是简单的规则,就像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系统结构决定部分行为,系统也不是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系统的及时反馈至关重要。

既然要系统化思考,思考的目的就是找到关键解。关键解就是指一个系统中的特定位置,对其施加一个小小的变化,就能导致系统行为发生显著变化。要知道在最有效的解决方案里,行动的原因和结果在时空上并非紧密联系的。

要刻意训练自己系统化思考的能力:

关注“关系”而非“事物”

分析系统的结构,可以从历史情况入手

独立思考,快速试错,观察系统的结果

系统关键解有时在信息制高点

有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套用一些已知的结构去思考,例如“换工作”不就是“换工作”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吗?很多人会这样单因果思考,但其实不是,我们需要重新界定问题,看换工作背后更深层次问题,运用一些结构看待这个问题:为什么换、需要为此做什么、什么时候换、需要谁帮忙吗……即why what when where who which how。或者用SWOT分析看换工作这件事。单因果思考会导致要么不作为,要么在原地打转。

多数人看到事物本身,在what层面作出反应,少数人总结出事物的模式、规律(how),从而预见未来,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探求到系统背后运作的结构——理解整个系统运作的why,就有可能设计整个系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部明朝那些事,道尽大明276载。 恩怨情仇,是是非非。转头看,皆成空。 只道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靖杰阅读 1,371评论 0 0
  • 最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思考方式,看完李笑来的YC创业笔记,看到他笔记透漏出的超强思考能力,感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弱爆...
    花经理阅读 2,649评论 0 0
  • 其实 这是一个故事 晨曦是这个故事的一扇窗 因为岁月的流逝 一首歌 一杯香茗 演绎了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每天看似平...
    情也阅读 4,282评论 11 25
  • 似乎“离开”一直是一个问题。想要离开的,或是正在离开还未有勇气离开的人,一幕幕,大家随时准备挥手离别。人群...
    蓝玦阅读 4,15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