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篇阅读随感。
再次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点小小的忐忑,害怕自己像第一次阅读时那样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可是最后还是自己多虑了,理解能力流畅了许多,而且还获取了之前被忽略的信息。这次算温故知新,一本好书提供的好方法,也需要常常被提醒和被实践。
《如何阅读一本书》告诉我们如果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为目的的阅读,那就必须要做一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
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必须对自己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方法有把握!
01.阅读速度
首先并不是速度快就一定是好事,因为有些书不值得读,不值得投入时间。
而一本好书,尤其是一本有难度的好书,就需要合理使用自己的时间和力量。有时真的需要慢的速度,或者二次阅读,才能完全理解!
理想的阅读速度是知道什么时候要用什么样的速度,不能因为过快而有损于理解和体验,也不能太慢而让自己感到不值得。
02.检视阅读的方法
检视阅读包括两种方法: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书名、序言、目录,也可以翻几个自己感兴趣的篇章来看);粗浅的阅读,哪怕阅读有困难,也不能停下,尽可能了解作者的主题和框架结构。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我之前对检视阅读有点忽视,但其实我一直使用的就是检视阅读的方法,从来都没有上升到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的层面。
比如自己第一次在阅读本书时,其实是粗略地通读了一遍,有些信息领会不深刻,不成体系,断章取义。希望这次的阅读思路更清晰,并能够突破阅读的层次。
03.做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
除了专心,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还得主动,这个主动是我们积极参与书中的内容,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作为一个主动的阅读者可以提出以下四个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主题)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分论点)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思考和判断)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启发或建议)
当然除了以上四个问题,我们还可以自己提问并找出答案。
任何一种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关键就在于自己能否提出问题,能否尽可能地找到答案。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你必须能够以自己的判断来掌握这本书的整体或部分道理与意义,才算真正完成了阅读。
有自己的判断才算真正完成阅读,这让我联想到书评的写作,书评是读者的创作,不是复述,不是摘抄,书评作者要有自己的逻辑和思想。
我尝试写过书评,但都算不上优秀,但我发现平台推荐的机制很聪明:如果我大量引用到原文的,阅读量无比惨淡;而完全是我自己的想法的,阅读量就好很多。
作者和读者因为一本书的思想而连接在了一起,读者要把自己的思考和感想写下来,从而领会作者的思想。
读完后,写下来,就是让自己成为了书的一部分,或者说让书成为了你的一部分。
主动阅读是心智上的努力,自己得保持敏感,必须观察和记忆,还得有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