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人人争做环境的“吹哨人”
创建于 2020年02月20日
2020年开年一连串如同魔幻的事件,让每个人真切感觉到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全球环境变得如此糟糕,难道真的就是一夜之间吗?
我们知道,玛雅文明、罗马文明、高棉文明,乃至大清帝国的崩溃,无一不是缘自于其最初赖以发展为帝国的力量。这种崩溃不是一时形成,是几十年或几代人日积月累的结果。但我们往往记住了压垮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却忽视了其崩溃的真正原因:认知门槛。环境问题更是如此。
什么是认知门槛?按照科斯塔的论述,就是对显而易见的问题却束手无策,再也“想”不出办法来解决。一般来说,问题的严重性在崩溃之前很早就出现了,人们应该有足够的时间采取行动。其迹象包括“僵局”和“以信仰代替知识和事实”。然而,认知门槛却一次次阻止人们理性地理解并采取行动去解决危险问题。而是采取保守的保护、补救措施,这是治标之举,只能缓解。而且成功的缓解性措施是危险的,因为一旦短期的状况改善,人们很容易误以为它就是治本之道。
回望过去100多年,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两次大规模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大部分工业品产量提升了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工业化的超级生产能力,使地球进入人类纪。但是,大家都已认识到,昨天,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促进发展;今天,就必然要为此承担更大的责任。因为,我们今天1天的生产活动,远超过去1年。
如上图示意,在债务制度下,每个生产者都在努力扩大生产,扩大营业收入,群体不计环境成本的同向努力,带来生产持续保持指数增长,在这个框架下,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环境能够承载吗?答案显而易见。碳排放引发的系统性环境问题只是环境危机的冰山一角,因为碳排放只是人类生产活动副产品的一部分。
在这张示意图中,我们会看到:第一,未来20年人类生产活动对环境绝对量的影响会超过过去100年;第二,我们的生产量飞的越高,未来软着陆的难度越高,触发灾难性环境阀值的风险越高。如,美国仅有3亿多人口,但其石油消耗量却占世界的20%,而作为世界工厂的我国,石油消耗量却只占世界的13%。这说明什么?美国个人是石油消费的主体力量,每天美国人上下班要驾车往返2小时,要消耗十几升汽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浪费的习惯?答案是美国最早发现了石油,石油最初在美国很廉价,到现在相对其收入依然廉价。这种一脉相承的廉价,产生了一种结构性浪费的结果。
今天的我们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