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游戏,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其活动动机由内部动机支配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要我玩”。
自主性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在特征。区域游戏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性高,能积极动脑、大胆创作。通过观察,我发现,区域游戏的开展能有效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孩子通过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讨,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效促进了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
二、指南当中明确指出,要求我们幼儿园或者老师都应该为孩子打造一个自由、自主、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个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我们老师可能会不让幼儿说话,要保持安静🤫,但其实有的区域确实需要交流、说话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以前面对区域活动,曾经迷茫过,也不知所措过,区域活动的时候孩子到底应该怎样做呢?老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幼儿都参与去其中呢?在区域活动中应不应该分享交流呢,区域活动分享交流的重要价值体现在,1.激发幼儿探索欲望2.解决幼儿问题困惑3,促进幼儿经验发展,4.感受幼儿成功喜悦。
四、张园讲到了面对精力无限的孩子,他们时常会做出一些出乎我们意料的一些想法。比方说,老师,我们可以去美食餐厅做个菜单吧。但是我们老师如果没有准备好的话,没有前期思考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怎么样。应付一下。所以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在不知所措过程当中,错失了很多教育的契机。也错失了游戏质量提升的关键点。
五、分享交流常见的问题
1.喋喋不休(关注规则和记录,忽视探索和发现)例如我们在建构区域的过程中,几个小朋友会大声说话,还会抢别的小朋友的积木,老师有时候就会说,不要大声说话,为什么抢小朋友的积木,以后区域活动不许大声说话,不许抢积木,要不然以后不要来这个区域了。
2.泛泛而谈(浮于形式和表面,忽视经验和问题)例如每次区域完之后老师都会说,小朋友玩的开心吗,小朋友会说开心,老师很多时候都会忽视一些看不到的问题,老师应该观察,分析。
3.蜻蜓点水(有限时间,无限问题,不能聚焦,浅尝辄止。)
4.不知所措(缺乏有效回应,不能推进和支持)
六、分享交流的方法策略
1.问题讨论法(小医院)观察-发现-提问-讨论
教师针对活动过程中观察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组织幼儿展开谈论幼儿,以谈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同伴思想,最终获得解决问题。
什么是热点问题呢? 游戏当中出现的各种小纠纷,
什么是难点问题呢? 游戏当中无法突破的部分已经超出了孩子这个年龄段平均水平的操作,都称为难点问题
2.现场示范法(益智区 科学区)
3.情境在现法(回放 聚焦 共享)
4.作品展示法
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请大家一起观摩由幼儿教师或者幼儿进行讲解、描述、评价。
我们班的幼儿年龄比较小一点,在自评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相对大班的孩子可以更好的评价自己的作品,作品名称、内容、材料、亮点、都能够很清楚的表达出来。
七、分享交流的注意事项️
1.确保幼儿主体地位(在区域活动分享交流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和分享交流,主要参与者教师应为“倾听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将分享交流的发言权交给幼儿。)
2.把握分享交流时长(根据年龄特点,有限时间,有所收获)
3.解决分享实际问题
游戏材料 游戏情节 游戏交往 游戏规则
4.灵活运用分享方法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经验分享交流时,可以根据不同区域或不同问题,灵活选用交流的方法达到经验,提升效果。
八、我们要做区域的观察者支持者和聆听者。我相信我们把握了运用的时长,用对了分享交流的方法。也充分的关注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之后。区域活动是培养孩子良好个性的有效途径,它对孩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做为老师要利用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途径,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摇篮。相信在以后的区域活动中,会带给孩子不一样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