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础知识篇:
1.感觉的定义:一种被激活的感受器(如眼睛或耳朵)创造某种神经信息模式的过程,这种神经信息模式在脑中代表了相应的外部刺激,并且能够启动这种外部刺激的初期体验。
2.感觉的三个属性,即换能、感觉适应和阈限。
(1)换能
【说明】感觉换能作用(sensory transduction)是感觉系统感受器的生理特性。机体有众多的感受器感受身体内、外环境中不同的刺激和变化。各种感受器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刺激转变成为相应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或锋电位,传入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以“全或无”的形式传向神经中枢,在一定的中枢部位引起主观感觉。[1]
各种感受器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刺激转变成为相应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或锋电位,传入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以“全或无”的形式传向神经中枢,在一定的中枢部位引起主观感觉。感受器在把外界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时,不仅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新的电信号系统之中,起了编码作用。神经中枢就是根据这些电信号获得对外在世界的主观认识的。
——此说明来自百度百科
参考文献—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上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聆心说】神经感受器把“外界刺激”翻译成“内部感觉”
(2)感觉适应
【说明】
感觉适应(sensory adaptation)是指刺激物对同一感受器持续作用,使感觉阈限发生变化,导致对后来的刺激物的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各种感觉都有适应现象,如视觉适应(分暗适应和明适应)、听觉适应(分选择性适应、寂静适应和噪音适应)、皮肤觉适应、嗅觉适应和味觉适应等,唯痛觉很难适应。上述类型中除暗适应是感受性提高外,其余各种适应都表明感受性降低甚至消失。此外,各种感觉适应的速度不同,如完全的暗适应需 45 分钟,明适应只需数分钟,听觉适应约需 15 分钟。[1]
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各种感觉都能发生适应的现象,有些适应现象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有些适应现象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2]
——此说明来自百度百科
[1]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2]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15
【聆心说】类似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3)阙限
【说明】(ps:只查到视觉阙限)
视觉阈限(visual threshold)是一个范围,刚刚能引起视觉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做绝对视觉阈限,也就是下限,表示的是视觉的绝对感受性;能够忍受的视觉刺激的最大强度叫上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刺激都是可以引起视觉的范围。能觉察到的视觉刺激强度越小,表示感受性越高。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这一段的电磁波也就是光波。比380纳米短的电磁波,如紫外线,我们是看不到的;比780纳米长的电磁波,如红外线,我们也是看不到的。光波在整个电磁波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此说明来自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
[1]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4
【聆心说】类似于“我的胃口有限,吃多会撑,吃少会饿,只能接收食量到范围内的东东”
二 实例解释
•“色彩并不存在于我们的外部世界!”
【聆心说】如果存在,就该是客观的,如何解释色盲患者看到的颜色?(话说这里我也糊涂)
•“声音不是一种物理现象,而是一种纯粹的心理现象!”
【聆心说】恋爱时悄悄话都能听见,婚后大喇叭是“呱呱呱”。
•“颜色和声音都是由我们的大脑创造出来的!”……
【聆心说】我说不出来了(捂脸)
•为什么如此说:我们所“见”到的外部世界只是我们内心的一个投影,它并不是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因此,只要一个人的内心明亮,他所投射的世界就充满光明,由此所指导的生活和事业就会蒸蒸日上。
【聆心说】
今天端午节,陪妈妈包饺子,邻居阿姨也在,帮着一起包。
老妈说“上了年纪,越来越不中用了,自从伤了腰,啥都干不了了。”
我知道她老人家一直对六十几岁的那次腰部受伤耿耿于怀,毕竟曾经的她是那么的能干,年轻的时候的体力都抵得上棒小伙子。任由她发挥下去,势必会进入自己无用的悲伤情绪状态。
于是我赶紧拦截“你啥没干呀,里里外外不都靠你吗?除了像年轻时的挑水推车了,这些重体力活,你啥不能干勒?”
邻居阿姨也是机灵,立马跟风“是呀,你看你,最能干了,这年纪还都下地干活呢。”
老妈立即高兴了:“昂,我早晨还跑山上去摘了一大抱艾蒿”。
【PS】苦情戏——>欢乐剧,神反转都来自内心的投射——我妈内心的悲伤和我鼓捣出她内心的光亮。
三 自由发挥
对“如果眼睛瞎了,心就点亮了”和“从前我是瞎的,现在我看得见”这两句话各抒己见。
这两年迷上摄影,看到喜欢的就拍、拍、拍,时不时琢磨别人那些好片是怎么拍的,再去试验,陆续拍出了些个被身边人肯定的片片。
身边两个同事粉儿。
一个纳闷儿:咱俩都是一样型号的手机,为毛你拍的就比我拍的好?——她说的其实是“看”和“见”的不同。
一个经常跟我学,选景,构图,角度……渐渐拍的照片也越来越美了——“见”是可以练习的。
摄影的最高境界是捕捉到那份美的灵动,需要睁开心灵之眼,在它之下,万技黯然,有了它,如同开启了文之眼,画之魂,老师所讲的“见”。
眼睛如相机,类似于“术”,落脚之处,必然行而下。只用单一的视觉去度量世界,如同听话听热闹,无法“会意”出“门道儿”;
而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风在俏,云在笑,鸟儿在欢唱,内里灵性就与外界链接,一心一世界,万物合一。谓之“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