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员外获得的消息是准确无误的。
此时此刻,李白确实应邀来到了马都督的府上。那么,李白是怎样成为马都督的座上客的呢?这就要从李白与孟浩然分手之后说起了。
孟浩然与李白分手时,曾建议李白到襄阳去找族兄李皓。按照孟浩然的指点,李白从扬州出发,沿长江而上,经由江夏,千里迢迢来到襄阳,拜会了李皓。
李皓很热情地接待了李白。但对于李白想要寻求举荐之事,李皓是无能为力的,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少府,哪有这样的能力呢?李皓资助了李白一些盘缠,他也只能帮到这一步了。
离开襄阳,李白准备先去寻访元丹丘,再去安陆拜见马都督。他一路向北,长途跋涉一千多里,渡过颍河,到达颖阳。在颖阳,见到了向往已久的元丹丘。
元丹丘新近乔迁到颖阳山中的一处居所。居所北面是巍峨的嵩山,岩壁峻峭,白云缭绕,松柏苍郁;向南可以登上鹿台,极目远望汝海,风光无限。
头戴道冠身着长袍的元丹丘,须髯飘逸,气度超凡,在山居门前迎接远道而来的李白。二人初次相识,都有相见恨晚之感。
李白赞叹:“元夫子,你这山居的风景真是太好了。悠然漫步于古松奇石之间,朝看飞云流霞,暮闻风起雨落,每一道景观都是一篇绝好的文章啊。”
元丹丘说:“太白贤弟,你何不留在这里,与我共享山川美景,书写美文佳作呢?”
李白叹道:“我有未了的尘缘,还不能归隐山林。”随后,他向元丹丘诉说了自己仗剑远游、立志报国的理想,还有到安陆拜访马都督,寻求举荐的想法。
元丹丘仰首一笑:“你到我这里来,算找对人了。我与安州马都督是故交,关系深笃。我可以与你一同前往安陆,把你引荐给马都督。”
李白喜不自禁。二人都喜欢饮酒,同属“酒仙”,心性相投,皆有海量,当晚一醉方休。这时,李白身体已经完全康复,实难抗拒酒的诱惑,因而放弃了“限酒”的戒条。
不久之后,李白与元丹丘相约,结伴来到安陆。元丹丘先去都督府,把李白的诗文呈送给马都督观览。马都督阅后,甚为爱悦,设酒召见李白。这样,李白就成了马都督的座上客。马都督还特意请来安州李长史,一同接见李白。
李白在元丹丘陪伴下来到都督府,先给马都督、李长史施礼。只见马都督身材魁伟,性情豪放,一看就是军旅出身;李长史则文质彬彬,面无表情,城府很深。
马都督让李白、元丹丘就坐。把李白的诗文递给李长史,请李长史观览。待李长史看过之后,马都督请李长史给予品评。
李长史一拱手:“在都督的府上,还是都督先来品评吧。”
马都督不再谦让,高声说道:“我马正会虽是一介武夫,却也粗通文墨。我以为,可用自然风光比拟文章优劣:没有云蒸霞蔚,何来山川之美?没有花草树木,哪有春色满园?但是,我看过很多人的文章,大多枯燥乏味,犹如山无烟霞、春无草树,简直不堪入目。而李白的文章,风格清新雄健、热情奔放,文字熠熠生辉、动人心魄,是难得一见的好文啊。”
听马都督夸奖自己的文章,李白心头暖暖的。自从七年前苏颋长史赞扬过他之后,这还是第一次有高官给予他如此好评,怎能不让他万分感激呢。
马都督讲完之后,转头看着李长史。
李长史对马都督颔首一笑,却调换了话题:“马都督,你久在军旅,也曾为国戍边,一定喜欢边塞诗吧?”
马都督不知道李长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得顺着回应:“是啊,我喜欢边塞诗,像王昌龄的《塞上曲》《塞下曲》。”
李长史转向李白,不紧不慢地说:“李太白,你听见了吧,马都督喜欢边塞诗,本官与马都督志趣相投,也喜欢边塞诗。就请你即席作边塞诗一首,让我们了解你的才华吧。”
马都督闻听此言,心中一紧,他知道李白没有戍边经历,又如此年轻,应该也没有写过边塞诗,李长史这不是强人所难吗!看来,李长史是对自己有意提携李白心生妒意,才故意难为李白的。马都督想要替李白解围,却不知如何是好。
元丹丘也为李白捏着一把汗。
李长史冷笑地看着李白。
李白此时的处境是可想而知的,刚刚还因为马都督的夸赞而暖意融融,顷刻之间就被李长史推入彻骨冰寒之中。然而,李白却面无难色,泰然自若。他虽然不曾戍边,却胸有满满的边塞情怀。遭遇李长史的非难,更激发起他骨子里那不肯服输的倔强脾性。
他站起来,向前走了五步。
在这五步中,他心中百感交集:仗剑报国的深笃情思,对于边塞的关注与向往,以及多年来记忆的边塞地名和典故,一同涌上心头,如闪电般激耀,并旋即化作了诗句。
走过五步之后,李白停住脚步,向马都督、李长史施礼,然后昂首挺胸地说:“李白虽无戍边经历,却不乏边塞情怀,甘愿为国戍边,血洒疆场,马革裹尸!我刚刚走了五步,已吟得《关山月》一首,请马都督、李长史品评!”
随即,李白慷慨激昂地吟咏: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应未闲。
马都督喜形于色,鼓掌叫好:“棒极了!太白五步成诗,可与曹植七步成诗比肩,而又更胜一筹!此诗堪称边塞诗中的上乘之作!”
元丹丘如释重负,喜出望外。
马都督命仆人备酒,高举酒杯:“来,为太白写出的好诗干杯!”
李白、元丹丘举杯,一饮而下。
李长史敷衍地喝了一杯酒,称自己还有事情要办,匆匆告辞。
送走李长史,马都督回来继续和李白、元丹丘喝酒。酒过三巡,马都督笑逐颜开,问李白:“听说你不仅是诗人,还擅长剑术。可否在此舞剑,让老夫开开眼呢!”
李白站起来,深施一礼:“晚生李白自幼就爱好剑术,向往侠客生涯。18岁那年,我曾赴梓州,拜长平山隐士赵蕤为师,学习剑术和道术。今日面见都督,是李白此生大幸,晚生愿为都督舞剑,聆听都督教诲。只是,晚生随身所带的短剑放在旅舍了,我乃草民百姓,不敢携兵刃进都督府啊。”
马都督扬手一指:“我这都督府中,最不缺的就是兵器了,你随意选一件吧。”
李白来到院子里,从兵器架上挑选了一把长剑。仆人搬了一把椅子,马都督坐在廊下观看。元丹丘站在马都督身边。
李白稍稍活动了一下身体,向马都督拱手施礼,随即舞起剑来。刚刚“五步作诗”的激情还在李白心中涌动,此刻,他把激情全部挥洒到了手中的长剑上。剑起剑落,剑锋回旋,他的身形如龙腾虎跃,脚步如行云流水,剑锋如疾风骤雨。
一段既惊心动魄又赏心悦目的剑舞,让马都督赞不绝口。都督府中围观的武士们,也纷纷鼓掌喝彩。
马都督一手拉着李白,一手拉着元丹丘,回到房中接着喝酒。
又喝了几杯之后,马都督歉意地对李白说:“太白,你是难得的人才呀。可惜,举荐人才的事情归李长史管,看来他是无意举荐你了,老夫也鞭长莫及啊。”
李白说:“晚生感谢都督的赏识。都督今日把李长史请来,就是为了提携晚生,太白万分感激了。举荐之事,晚生另寻路径吧。”
马都督还是心怀歉意,问:“太白,你有妻室了吗?”
“晚生尚无妻室。”李白据实相告。
马都督喜上眉梢:“好啊,老夫实在是太喜欢你了,愿为你做一回月下老人!咱安陆有一位许员外,是前朝宰相许圉师的儿子,他的女儿,就是许圉师的孙女啦,才貌双全,尚未婚配。你若有意,我就替你去许家提亲,必可成就你们的姻缘!”
马都督的提婚让李白感到太突然了,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断然不能接受这桩婚事。
李白跪倒在地:“都督大人在上,恕晚生难以从命!”
马都督忙扶起李白,疑惑地问:“太白,你这是为何呀?这么好的婚姻,你怎么不愿意呢?”
“晚生漂泊四方,事业未成,尚无婚配的意向。辜负了都督的美意,李白罪该万死!”
马都督是通情达理的:“既然你不愿意,我也不勉强。这件事,就不提了。”
李白躬身拜谢。
元丹丘在一旁插话:“太白贤弟,上苍定下的姻缘,你想躲是躲不过的。”
马都督问:“元夫子,你这又是何意啊?”
元丹丘神秘地一笑:“玄机不可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