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医学界有两个重大的应用,一个是麻醉,一个是消毒。但是麻醉要比消毒早很多,以前产妇生孩子的死亡率是很高的,就是因为很多医生在给这个产妇做手术时不洗手,直接就开始给下一个产妇做手术。最开始提出手术前要洗手的医生,也被认为是疯子关进疯人院。直到人们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开始重视消毒。
为什么麻醉比消毒在人们的观念里更重要?因为麻醉的效果是立马可见的,麻醉让一个疼的死去活来的人马上就能缓解下来,是可见的,相反,消毒则是不可见的。这就是思想的停滞,认为不可见的不重要。
避免思想的停滞
思想停滞指一件事情我们不能马上看到结果,而误以为事情不重要,忽视或者停止。
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差距,很多都来自家长的思想停滞。
教育也是如此,三岁之前蹒跚学步时是不可见的,小学初中是可见的。于是很多家长会认为,小婴儿是不用教育的,扔给爷爷奶奶去照顾,上学了再来管。然而,我们要不可见的时期, 就开始对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语言》这本书告诉我们,三岁之前和孩子说话的数量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表现在学习成绩,自控力,行为能力等和其他同龄孩子有越来越明显的差距时,相信作为家长,都会想该为孩子做点什么,去补课,盯着孩子做作业等,可是很多都效果微妙,家长和孩子都苦不堪言。我们都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从孩子出生那一刻,作为家长就要不断的去学习如何让他有更好的品质,引导他有更强的能力。
说话的数量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作者给出这样一组数据,13-36个月孩子听到的语言,脑力工作者的家庭平均487句/小时,工人家庭平均301句/小时,接受福利救济的家庭178句/小时,累计到三岁,脑力劳动者比福利救济的家庭孩子听到的语言数量相差3200万个之多。脑力劳动者家庭孩子听到的肯定词汇是接受福利救济家庭孩子的8倍!而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听到否定的词汇是脑力劳动家庭的3倍。
9个月之后孩子和孩子之间已经有区别。小学三年级孩子的读写水平,直接影响到孩子上什么大学,及大学时期的学术研究。
神经可塑性
为什么说话的数量会影响这么大?
有个很关键的因素:神经可塑性
早期的语言环境会决定大脑中分泌的荷尔蒙,婴儿时期人类就能分泌出压力荷尔蒙,就是我们说的皮质醇。压力荷尔蒙会伤害孩子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行为能力,及自我及感情控制能力。
有个面无表情实验,妈妈和孩子正在开心的玩耍,忽然间妈妈面无表情,任由孩子逗妈妈,扮鬼脸,妈妈都一样面无表情。每个经过这个实验的孩子都会大哭(甚至不说那些对孩子发脾气,恐吓,打骂孩子的行为),需要妈妈很久的引导才能恢复笑容。
婴儿时期是短暂的神经元大爆炸时期,这我就是为什么有些口音长大后很难再改过来,成人学习语言也会格外的吃力,学会了不常用就会很快的忘记,这就是神经元的作用。但是我们的大脑在建立神经元的同时,也会断掉没有受到刺激的神经元。
然而当我们通过丰富的,科学的,肯定的语言,让孩子更多的和他看到的世界联系起来,给孩子建立起更丰富的神经元链接,就会给孩子带去很多的潜在的能力。
3T原则
我们怎么说?
1T: 共情关注(turn in)
孩子无法跟着大人的节奏去吃饭,睡觉,上厕所,我们应该跟着孩子的节奏,充分尊重和信任孩子。
例如:给孩子讲绘本时,他的注意力在足球上,我们不应该强求孩子放下足球来听绘本。可以找绘本上有球的地方和孩子说,书上也有一个球,我们来看看这两个有什么不一样?你的是黄色的有小园点,他的是绿色小花朵的。
和孩子说话时可以说他喜欢的儿语,小孩子会喜欢有叠词的语言。
共情关注要时刻去观察孩子,理解孩子,才能做出共情关注的行为。
2T:充分交流 (talk more)
1、平行讲述
让孩子所看到的东西和他的世界联系在一起。我们通过自己的陈述,给孩子解释他所看到的世界,尽可能细致的孩子讲到。比如做饭,我们可以给孩子讲,我们的菜都是什么?我们可以讲做饭的过程需要放的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
手机和电子设备上看到的东西不能是平行讲述,因为孩子不能把他所看到的东西和他的世界联系在一起,大脑神经元链接就会不发达。
平行讲述要注意一点:少用代词,更多的用名词。
比如,孩子画了一幅画,我们可以说我好喜欢你画的这幅画呀,而不是说我喜欢这个。
2、学会脱离语境
比如走在路上,我们会跟孩子说,如果一会儿出来一条狗,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脱离当时的语境,把没有看到的东西也延伸出来讲,这样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
3、语言的扩展
当孩子看到你的时候张开手臂说“抱”,我们可以说“你是不是累了,想让妈妈抱一抱你呀?”或者我们可以说,“你是不是想妈妈了,想让妈妈回来就抱抱你?”
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尽量多的给孩子解释这个世界,解释他的情绪,延伸他的想象力。
3T:轮流谈话。(take turns)
我们要跟孩子有互动,让孩子也参与到谈话中来。尽可能用地因果关系来解释禁忌和不可以做的事情。而不是去制止或者命令孩子。让语言交流起来。来代替命令。
比如说,孩子要摸一杯很烫的水,我们可以问,如果你摸到的话,你猜猜会有什么反应呢?当他去尝试了以后,我们说,你看是不是会很烫,被烫着是不是有一点疼呢?所以我们不能去碰这么烫的水。以后当我们说烫的时候,孩子就会理解。
3T原则的影响
1、数学
我们可以在语言中就夹杂一些数字的概念,给孩子。比如,在给他系扣子的时候可以说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颗、还可以跟孩子互动来说你指一指第二颗扣子在哪里?
我们还可以用一些空间的概念。来给孩子解释我们看到的东西是长方体,什么是球体,什么是正方形,什么是三角形等。
很多人说女孩子的数学没有男孩子的数学好,那是因为我们从小跟女孩子说的更多的就是颜色,好不好看,感受到的是这些很细腻的东西,
而跟男孩子交流的时候一般都会说让他们来数数跳格子。所以如果让女孩子也更多的接触到数字和空间的感觉,那么女孩子的数学跟男孩子的数学也会一样好。
2、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
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来鼓励他去学会坚持,勤奋和探索。让他觉得现在不行,但是是可以改变的,出问题可以让我们做的更棒。所有的能力都是一次次的刻意练习的结果,而不是生来就会。
固定型思维。
如果我们更多的是肯定孩子的结果跟天赋,我们经常会说你好聪明,你很棒这种话让他觉得现在最重要。一直在向别人证明我很强,我很有天赋。那么孩子就很容易成为固定性思维的人。固定型思维的孩子在上学的时候会表现出考试作弊等,时常不能正确的面对挫折和压力。
3、自控力
怎样通过语言来让孩子有更强的自控力?很简单。把命令型的语言改成为建议提示型。给孩子提示建议用因果关系去解释。
因为命令会让孩子不会去探索边界,不会探索规则,不会尝试自己去掌控一件事情。久而久之,他的自控力就会下降。因为他不知道这件事情的规则,规则是父母定的,他并不能理解这些规则后面的因果关系。
4、善良,同情,道德
用名词沟通,我们用“来做我的小帮手”代替来“帮我扫扫地”。让孩子更愿意作出帮忙的行为。我们用“不要成为骗子”来代替“不要骗人”,用名词能快速的让孩子建立起道德底线。比如批评的时候我们要批评他“这件事情你做的不负责任”,而不是说“你是个不负责任的人,你很差劲。”
父母的语言是很重要的资源,是贫穷时期给孩子最重要的投资,高质量的陪伴和系统性的符合“三T”规则的语言有很重要的意义。
如果父母可以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就可以改善日益严重的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让孩子上小学之前具备很丰富的大脑神经元链接,三岁的时候有很强的读写能力,而这些都会决定他大学时的学术成绩。
父母和照顾者是一切决定性因素,我们更应该多多的提升自己,而不止是拼命赚钱买很贵的学区房,上很贵的幼儿园。
孩子的起跑线是父母愿不愿意和孩子用更丰富的,科学的,肯定的语言方式帮助孩子去建立足够丰富的大脑神经元连接。而这些,都不会花很多钱。
最后,希望每个父母都可以去看一下《父母的语言》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