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执君
经常吃日料的朋友,刺身是桌上必点佳肴。
满满一盘刺身里有三文鱼、金枪鱼、海胆、甜虾、北极贝等。沾一点芥末配上点酱油,甜香四溢的口感,顿时让你食欲大开。
可你有没有注意到,刺身拼盘里总放着几片或绿或紫的小叶子?
在中国的日料店,店员并不会提醒你把它吃掉。大家当个装饰,也就没放心上。可如果你去日本当地餐厅,服务员往往会小声的提醒你,吃完刺身记得把几片“小叶子”吃干净。倒不是光盘行动,而是这几片小叶子具备解毒功能,同时它还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紫苏”。
据历史记载,紫苏最早出现在中国的西汉年间。明代李时珍曾记载,
“紫苏嫩时有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汤饮之。”
在日本人的饭桌上,少不了生食菜品,尤其以鱼、虾、蟹为主。未经烹饪的生鱼生虾,最大程度保留原来的味道,但腥膻之气也没被去掉。
配合紫苏纯天然、解毒、气味近似薄荷的特点,自然而然地成为日本人餐桌上必备的佐料。
也许你不知道,紫苏的身世还有一段小故事。
话说名医华佗有天在河边采药,时至中午拿出随身携带的干粮。坐在河边,边吃边休息。
突然“咻”的一声,从河里钻出一只小水獭,嘴里牢牢地咬着一条鱼,狼吞虎咽的吃完后,肚子慢慢的胀了起来,好不容易游到岸边就开始惨叫。
这时,又从河里钻出一只老水獭,在躺着的水獭边转了一圈后,飞快的离开了。没一会,老水獭含着几片紫色野草,游回到小水獭身边让它把草吃下。稍顷,小水獭一个翻身,两只水獭一起跳到水里游走了。
两只水獭消失在水面上,华佗沉思起来。
刚才小水獭的惨状想必是中毒所致,老水獭叼回的野草一定具备解毒功效。于是华佗将这种野草带回后用到了病人身上,竟发现紫色野草不仅解毒,还能发表散寒、行气宽中。
因野草呈现紫色,服用后使人去痛,故取名“紫舒”。沿用至今,“紫舒”渐渐被人叫成了“紫苏”。
紫苏,入药的部分是夏秋采收的叶片和梗。据《本草纲木》记载:
紫苏“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以叶生食作作羹,杀一切鱼肉毒”。
现代人们常食用的鱼、虾、鳖、蟹等生猛海鲜,寒腻腥膻,吃多了会损伤肠胃,严重的还会引起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此时选用紫苏,就可以发挥作用。
根据《红墙医生》一书记录,中南海的厨师在给毛泽东烧鱼虾时,喜欢放一些紫苏叶,特别是做汤。因为它助消化、暖胃宽中。
当今的日本,依然有许多人保持每晚睡前喝一杯紫苏茶的习惯。据使用者称,紫苏茶对睡眠障碍有一定的疗效。受其困扰的读者朋友,不妨试上一试。
最常见的紫苏分成绿叶和紫红色叶,叶子扁平也有卷曲。它易于种植,且具有较强的耐热性,适宜在20-23摄氏度的环境下生长。
所以现代园艺中,也有人将其种植在自己家的院子里。药用和美观兼具。
中国人常说“过犹不及”,再好的东西一旦过度就会有伤害。紫苏也不例外,无论它有多少优点,过度服用必然会有副作用。
所以正执君认为,不过度迷信任何本草的作用,客观依据自身情况来服用才是正道。如果你在日常饮食中,较多食用生鱼、生虾、生蟹,不妨模仿日本人的方法,配合几片紫苏叶,减少自己中毒的可能性。
品尝美味的同时,不伤害自己的身体,科学使用中草药,延年益寿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