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目的论”认为,人并不受过去的原因所左右,而是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
为什么我们会“不幸”?
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而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下过“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决心,但到头来,兜兜转转总是回到原地。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改变现状需要的勇气太大了,需要面对的不确定性太多了。
如果一直保持“现在的我”,那么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以及其结果会怎样等问题都可以根据经验进行推测,这是轻车熟路般的状态。即使遇到点状态也能够想办法对付过去。
另一方面,如果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既不知道新的自己会遇到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未来难以预测,生活就会充满不安,也可能有更加痛苦,更加不幸的生活在等着自己。也就是说,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于是,我们都许着“改变自己”的美好愿望,在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我们又把改变的脚步缩了回来,重新回到那个温暖的壳里。
阿德勒心理学是一门勇气心理学,它教我们勇敢的看清现实,看到自己的软弱,看到充满逃避心的脆弱的自己,给予我们勇气去积极主动的承担责任,迎接改变。
那第一步需要改变什么呢?
你首先需要有“摒弃现在的生活方式”的决心。
你现在的生活方式,造就了你现在的“不幸”,我们首先需要把它摒弃掉。
某人如何看“世界”,又如何看“自己”,把这些“赋予意义的方式”汇集起来的概念就可以理解为生活方式。从狭义上来讲可以理解为性格;从广义上来说,这个词甚至包含了某人的世界观或人生观。
你对待世界的看法,对待自己的看法,体现在你的思考与行为中,而这也就形成了你的生活方式。
更新你对世界的看法,对自己的看法,改变你赋予它们的意义,你的生活方式也会随之改变。
生活方式并不是先天被给予的,而是可以自己选择的结果。
乐观的看待世界,还是悲观的看待世界,完全是由你主观选择的结果。
如果要改变对世界或自己的看法(生活方式)就必须改变与世界的沟通方式,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永远相信: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你永远都有自由去选择自己的态度和生活方式,不要被过往的经历所束缚,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我们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