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学习写作

设想某一天出于某种原因,你不得不去一个没电,也没有电视机、电脑、手机,甚至一切现代电器都没有的地方待上一年,除了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品,你还想带些什么呢?以前我会毫不犹豫的想到,带很多的书,越多越好。现在,我的答案是:书带三五本即可,不过一定不能少了一些能写作的稿纸。对了,还有最关键的写字用的笔。

前几天和好友聊天,谈到两个月前上的写作课,她就一直问我:“读书不是挺好的吗?你为什么还要写作?”我当时只开玩笑的说着:读书是很好,但只是在学习和分享别人的知识和经验。而写作则是一种创造活动,我们可以利用我们创作的作品影响别人,影响生命,从而实现我们自身的生命价值。”

虽然这只是我即兴的回答,其实也是我学习写作的初衷。然而这个问题在我的大脑中一直萦绕着。我吃饭时,洗澡时,走路时,跑步时,总会不自觉的想到它。进而也开始一遍遍的问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写作。

不少人都有记日记的习惯。我记得读到小学四年级开始到初中毕业的几年里,我们当时有一项作业就是写日记,当然是要求一天写一篇。刚开始,我还会饶有兴趣的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法一五一十的写下来。后来,随着其它课业的加重,以及考试的压力,日记也就真的成了“作业”,成了从一些书,报纸,期刊上摘抄、拼凑的敷衍老师的作业。再到上了高中,大学,没了这项作业,不过记日记的习惯勉强保留了下来。从此开始,也算与写作结缘了。后来尽管做不到每天都记,一到两周,总会写点什么。读了研究生,一到两个月写一些类似感想与收获的东西已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过去这些年,尽管也断断续续在写东西,多数只是在对生活不如意的牢骚与抱怨,或者是无病呻吟的情绪宣泄而已,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写作。

在《写作风格的意识》里,平克说到写作——尤其是古典风格的写作——的核心是呈现,即与读者平等地展开对话。这种呈现需要的是视觉化的表达,作者要用笔下的文字带读者看一遍作者的世界。这种古典风格的文章为能为读者打开一扇窗,而不是作者独自表演深奥的专业知识、官样文章、法律文风、或道德训诫。

写作的目的是呈现,动机是呈现不偏不倚的真相。当语言和真相连成一线,写作就成功了;而成功的证据在于清晰和简单。

如今再回头看当年写的那些文字,只觉得,自己辜负了昔日的青春时光,也辜负了那些从心头,指尖流淌出的意象,辜负了本该充实饱满的生活。

坦白讲,在此之前,我读书从来不会留意作者的文章写的逻辑是否清晰,用词是否简单准确,文笔是否简洁优美,故事是否有吸引力。我也从来没想过作家这个字眼能和自己有什么关系。直到去年毕业并参加工作后,尤其是读了开智作家部落书单后,我开始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是真正的写作,而非仅仅是日记,或碎片化的感想,明白了我们读到的文章在逻辑,文采,故事方面都是有高下不同。好的文章,读起来如春风拂面,沁人心脾,差的则晦涩难懂,读的人昏昏欲睡。

同时我也明白了写作是一门手艺,是可以通过慢慢的积累,刻意练习,逐步提高的。当然我并不否认才华和天赋在这里面的分量,但是对于真正热爱写作,想要写作的人来说,有了更好,没有也会写下去的。即使如史蒂芬·金、村上春树,阿西莫夫这样的文坛巨匠,也莫不是独坐案前,日复一日,才将那些经典呈现到读者的眼前。

新手在行动前,总会反复问自己:

我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我也不例外,记得在加入开智作家部落之前我一直纠结,要不要开始学习写作,能写好吗?然而我们的能力品格都是在做一些具体事情中实实在在锻炼和培养出来的,而不是仅凭思考就能获得这样的能力,再去做这件事情。当我耐下心来,开始一本一章,一句一字地读作家部落的推荐书单——从宇文所安到艾柯,从卡尔维诺到村上春树,再从罗伯特·麦基到纳博科夫——并尝试一张一张的写卡片时,我重新真正认识了写作这个老朋友。

当手卷中一行行铅字,从我们眼前淌过,纸张背后作者的独特个性与气质开始在我眼前浮现出来…洒脱如宇文所安、睿智如艾柯、深刻如卡尔维诺、坚韧如村上春树,读书的过程,仿佛是一场写作之旅的探索,这些长者们把他们的创作思路,写作方法,对文学的看法,对小说的理解,对写作的思考向我娓娓道来。这些慢慢也让自己对写作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技艺和表达的层面,而写作——这门亘古至今的手艺——也承载了人类演化发展中无数的文明与故事。它是如此伟大,如此神圣。正如经历过马拉松跑步的伤痛,才会对跑步有所敬畏;对写作从那些时刻起,我同样充满了敬畏。诚如史蒂芬·金在自己的创作生涯回忆录《写作这回事》中最后送给每位读者的那张特许证:

你可以写,你该去写,而且如果你足够勇敢,开始写了,你要坚持写下去。写作,跟其它的艺术创作一样,是神奇的生命之水。这水免费,所以畅饮吧。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写到:

当代世界也许是平庸和愚蠢的,但它永远是一个脉络,我们必须置身其中,才能够顾后或瞻前。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过去的自己。我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很鄙视这个社会的平庸,周围人的庸碌,也憎恶自己的庸俗与懒惰。总在仰望历史上那些圣人、牛人——比如苏格拉底,孔子,曾国藩,富兰克林——想像着他们过着充实高效,崇高伟大,有意义的生活,才作出了那些伟大的事情,创造出那些经典的作品。同时厌恶深陷在世俗的琐碎杂事中的自己,每日付出时间和精力最多的还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而想做的事情又不愿去学习,去改变,去积累,最终带来的只是一味的悲观、焦虑,进而丧失一切行动能力,逃避与人接触,逃离社会,生活在自己幻想的电影的世界里。

读完这段话才略有所悟:每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国家总统,公司CEO,校长,作家,项目经理,工程师,工人,导演,演员,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都首先需要将自己置身在他所处的时代以及社会格局中,在面对琐碎繁杂的日常生活,家庭,工作的同时以自己的方式去和自己所处的社会、时代建立联结。然后他再环顾四周,向后看看,向前看看,看看自己的能力、位置,如果运气好,说不定可以向前多迈两步,从而比同时代的身边人做出更有意义的事情,然而这样的人少之又少,绝大部分的人还是会在庸常的生活里庸庸碌碌忙完自己的一生。然而首先每个人都必须置身其中,以自己的方式去和这个世界建立连接,其他的才至少有可能。

那么我们要如何与这个世界建立连接呢,在我看来,写作是个绝佳的途径。作家们通过写作,可以构造一个抽离于现实世界的二次元世界,他可以在这两个世界中来回穿梭。在现实世界中工作生活的同时,去观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然后以文字的形式在另一个世界中提出拒绝或批评。伟大的作家——比如福楼拜,托尔斯泰——莫不如此。

写作的同时再兼一份每周四十小时的工作是有可能的。成千上万的人都这么干过。据我所知,大多数作家在成为职业作家之前,都是这么干的。村上春树在正式发表他的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之前,一直是开酒吧的,这部小说也是他在每天结束店里的工作后,深夜坐在厨房的饭桌前写成的。斯蒂芬·金的写作之路同样充满坎坷。中学时代,他就开始创作,并向杂志投稿,作品却一直不为人们看好。后来大学毕业,尽管拿到文学学士学位,依然找不到教职工作。迫于生计,史蒂芬·金只能去新富兰克林的洗衣房工作。然而如果没有这段经历,我们也就看不到他在《写作这回事》中将无趣苦闷的洗衣房工作描写的趣味盎然。也正是在洗衣房里,他构思出了《魔女嘉丽》,这是他首部正式出版的小说。

Paul Graham 在 《如何写作》中曾写到:

写作不仅交流想法,更催生想法。但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不能意识到好的写作竟如此重要。如果你不善写作,也不爱写作,那么,你在余生将与贫瘠思想为伍,错过经由写作带来的新世界。

我们熟知的曾国藩,被誉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他一生勤俭廉劳,修身律己,不但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是集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于一身。
然而当年,三十岁出头的曾国藩也曾陷入思想混乱之中,迷茫不知所措,不知道未来的路走向何方。他时而想成为一名作家,专攻辞章之学;时而想成为一名经世之才,专攻经济。还想成为一名历史学家,专攻考据。直到得到当时的湖南大儒唐鉴的点拨,才有了晚清“中兴第一名臣”的曾国藩。
而唐鉴就对曾国藩建言道:

「为学只三门,曰义理、曰考核、曰辞章。考核之事,多求粗而遗精,管窥而蠡测。文章之事,非精于义理者不能至。经济之学,亦在义理之内。」

至此之后,曾国藩修身律己,不但修德进官,在文学方面造诣同样精深,先后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训》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十卷,传于世。其中的《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

曾国藩以文明道,借写作洗心养气,方成大家。由此可见,写作不是作家的特权,即使平常如你我,面对生活,对付工作,历经世事,写作无疑是记录和反省自我,获得快速成长的最佳的途径。正如阳老师在认知写作课上所言:
写作是人类给自己发明的大时间周期的最小行动。写作是洗心养气的学问,关乎自我修炼,文成可安身,可立命,可治学,可经世致用。

而今而立之年,书生气犹存,依然会在马拉松的赛道上挑战自我,偶尔在光影的世界里体验别样的生命世界,曾在科研的世界里探索过真理,还在书籍的世界里寻找着智慧的溪流。在年轻的时候,尽力让自己有多重身份,这样我们在某个身份上获得的压力最终会通过其他身份对冲掉,使我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得以缓解,生命也会兴趣盎然,丰富多彩。但我知道,有这些身份还不够,甚至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我需要开始写作,不只是为记录,反省自我,助力成长。是为创造,为安身,为立命,为治学,是为经世致用。

我们写作,不是因为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有创造力,富于激情的。医学、经济、法律、科学,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我们的一生。但写作,在写作中找寻自我,在写作中探索世界,在写作中创造,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83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5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417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48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24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54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69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1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6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77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40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12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6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2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14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1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个写作者大抵都有一个文学梦,但这一定只是结果。写作开始一定源于对文字的热爱,对文学、书本、知识的热爱,对精神世界...
    微微风吟阅读 259评论 4 2
  • 最近陆续参加了一些微信课程,无论是付费还是免费的,无论课程的长短,自己总能在这个平台上看到不同的人生,给自己的生活...
    Lucia88阅读 263评论 0 0
  • 我为什么学习写作?说实话,这个问题从未想过,因为有幸得知有写作这样一个群,就加进来了。 回想过去,其实自己一直在写...
    Amy2018阅读 184评论 0 0
  • 很多人热爱旅行,希望能够在心旷神怡的美景中放松心情。这些年,国内的旅游业日益发展,人们生活富足了,就会更加追求精神...
    38344ac03c39阅读 1,254评论 1 8
  • 优秀是一种习惯 这段话是在通往财富自由的专栏上提到的一段话,而後来我查了一下,这句话的原意应该出自於亚里斯多德,他...
    林家弘阅读 95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