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远及近,时断时续的小车发动机的声音,从几十米的地方传来。偶而夹杂着楼下的咳嗽声和男人的轻声说话,还有身边微微的鼾声。此刻我已无睡意,感觉睡了好久好久。轻触手边冲电节能台灯,看了看表,时针还不到3点,还早着呢,再睡一会,可怎么也睡不着。翻来覆去又不好,索性披起外衣,抱着被子,关上卧室门,把窝挪到客厅的沙发上,与文字来个亲密的交流。
交流什么?文章主题也没有。怕什么,文字如好朋友,和好朋友说话,也不是随时有主题的。那写文字也一样,顺着思路吧,想到哪儿就写哪儿。
写什么呢?写《我与文字有个约》,可我没有和他承诺过这个时间来相约,这样写不符合实际。真实情况是因为昨天太累了,睡得比平时早许多,生物钟告诉我已经到点,该醒啦。要是这个点和文字有约的话,在睡前我该设个闹钟什么的。若真要写点什么,用这个题目可算得上华而不实。
写什么呢?我想想。简书上有几个大咖一直认为,写作除了兴趣之外,练笔是关键。练笔要一直坚持,不说多少年,先给自己三个月,每天都写,从早上醒来就写,想到什么写什么,比如梦的情境、梦的过程、当时的心理感受等等,越详细越好;也可以写其它素材,当天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用自已的笔详细呈现。此时一定尽量不要看其它文章和书籍,要逼自己去写,哪怕一段文字,一篇短文,只要是自己写的,比读多少篇文章都管用。想写文字的伙伴们,试试吧。时间可以再短些,从二十天,到一个月,再到三个月,然后半年……
我坚信勤终能补拙,开始的文字可能不灵动,也不会让人眼前一亮,有什么打紧,先要过得了自己这关,我相信写出你的质朴真挚,传递温暖和善良,缓解压力,疏通心里的困惑,也是很好的一件事。写吧,别害怕别人笑话你,我们刚学走路时不也是这样,憨态可掬,一步三摇。写吧,勇敢一些,别担心自己没认真读过多少唐诗宋词,或者没饱读诗经论语大学,那又何惧?天下文章那么多,等你都领略了各种风景,再来看细水长流固然好,但能有那样条件的有多少人?生活在很多时候,不象炒菜一样,要等所有原料和调味品搭配齐了才下锅。小伙伴们,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是一边看风景一边感受细水长流的。写文字也可以一边学习一边书写,倒逼自己读书,倒逼自己充电,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说,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什么年纪做什么事,也许会相对轻松些,但不是一个绝对正确的公理。谈恋爱有很多认为是年轻人的专业;还有许多人认为老来俏,骚首弄姿不够稳重,现在人生舞台上不是有许多做劲爆项目的中老年朋友吗?别总给自己设限,兴趣和勤奋会让你领略更多的风景和乐趣,一起努力吧!
写什么呢?我再想想。这些天一直很多事,出卷、监考、改卷、登记分数、录入学生的各种成绩、写试卷分析。每件事要做大半天。这个学期上了5个班级,三门课程,还好有两个班在16年11月底离校去实习了。还有三个班的日常教学要做。现在临近学期末,学年结束,各种零零总总的事要忙碌,写的可多了,千头万绪,无法落笔。尽管这样,碎片化读文章和写文字,还有健走是不能长时间落下的,要不心里和身体都不会太爽。
最近,参加了学校教务处组织的微课的培训学习。开始通知各部门报名时,我也很纠结,听培训过的老师说,做成一个微课作品非常不容易,找适合可用的素材很难,然后要把素材加工剪接是一项繁琐的技术活,一定要熟悉相关的软件。要学很多,我想自己一大把年纪,已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期,担心学不会了。同时又听说,以后全校要网络覆盖,学生用手机在课堂上查资料,签到,课堂作业……老师只需适时监控,有针对地教学,效果会更明显。微课要引入课堂的某个环节,特别针对重点难点疑惑点,用微课的形式表达更直观,不需要老师一遍遍讲解和演示。全教学过程网络化,这么好的事情,我怎么能不争取呢?纠结一小阵子后,我再无顾虑,果断报名学习。认真学习,和团队成员一起,艰难地把山羊体温测定的微课作品做出来了,尽管作品如小学一年级孩子写字,稚嫩无比,可圈可点不多,但学习过程是愉悦的,而且比预期想象的难度要轻松一些。碎片化时代,我只有“碎片化自己”,重新组合,把陈旧的僵化的观念删除,积极的进步的观念留下。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别的办法吗?
写什么呢?有了。写《碎片化时代教师的转型》吧。这个主题对我目前而言,没有丰富的支撑材料,打算下一步作为教学改革论文写写。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也许已有很多学者和老师研究和讨论过,那又怎么样?只要观点新,想法好,如果是同行的你,我们可以试试合作写写。
过去很多人想到什么或学会什么,一个人藏着腋着,不想轻易告诉别人,他们害怕说出去,自己再做没有新意,没有价值。其实大可不必,陶渊明和苏东坡两人都写过有关“归去来兮”的文章,两人的风格各有千秋。我认为这是一种认知局限,或者是一种过度的心理防御,或者担心别人可能会超越自己。碎片化时代,若还有这些顾虑和想法的话,未免太过于保守和僵化了。碎片化时代是大众相互学习和分享的时代,若不作调整和改变的话,最终禁固自己,封闭自己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行动起来吧,让学习成为我们的家常便饭,这样可以减少你对现实莫名的焦虑和恐慌。多研究研究复杂多变的周遭环境,你才能适时调整自己,并与之和谐共存。若把现实环境比喻成大海的话,多熟悉周围的人和事,你才能安然地面对卷起的波涛,轻松自如地迎接掀起的海浪。没什么,别人用五分精力学会的事,我愿用十分精力;别人用三分钟明白的道理,我愿用十分钟或更多时间,慢点总比停止不前好多了。
真正要着手写《碎片化时代教师的转型》,要有数据和统计过程,要有实践已多次验证过可行的知识作为论文的血与肉。这样的论文写出来才会对人有用,干货满满。写这类文章切忌胡编乱造,凭空想象,任意发挥,那样于人于已都可能毒害非浅。
亲们,若你手边刚好有统计数据,包括统计方法、过程、结论,那你就写吧。若你的材料和方法与我的思路相似或相近,那我们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心里会给你无数个赞。若我们不一致,我也可以把我的观点、方法和素材弄成一篇文章呈现,这不恰恰是文艺界和科学界提倡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氛围吗?
若有观点和看法与自己相近或相似的人固然好,若没有也不特别孤独或寂寞,看看和听听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何乐而不为?另外,包容并接受观点和看法与自己相左,甚至相反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有更宽广的胸襟和博大的胸怀,需要有更高远的眼界和敏锐的判断力。
写什么呢?可写的素材太多太多,最重要的一点是,最好是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写文字时才能得心应手,顺手拈来。然后组织文字,进行修饰加工,增删提练,最后画龙点睛引出标题。一篇文章的雏形就弄出来了。套路易学,功夫难学。以上说着容易,要好好做就需要花时间和精力,还要动脑筋。有时要杀死很多脑细胞;有时要牺牲一些睡眠;有时要推掉一些应酬;有时要忍受一些孤独……
若你喜欢写作,又能忍受以上种种,那就写吧。写文字,有时是与你创作的某个人谈心;有时是与文字谈恋爱和告白;有时是分享一席心灵的盛宴;有时是剖析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怀……。
写吧,这条路上,不多你一人,也不少你一人,你来会更热闹些。这条路上,无车流的拥堵,无城市的喧嚣,可领略各种人,让我们活着更充实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