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很多年轻人都有这样的情况吧?
平时996工作很幸苦,挣了钱拿了工资第一时间就是消费,犒劳自己。
去年的我也是如此,刚从深圳来到杭州,在来之前就给自己留了要消费要让自己快乐的心理预期和暗示。即深圳压力太大了消费也高,来了杭州要让自己过的舒适和安逸些,杭州的消费应该没有那么高,想买的东西一定要买。
因此,从踏入杭州开始,就开启了我的消费之路。但除去房租和生活开支,我也没有特别的爱好和消费需求。对于美妆奢侈品等,一方面是不感冒,一方面是经济也不太支持。
但我仍有唯一的消费爱好,那就是买衣服。因此我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看穿搭视频,逛购物网站。大概半年以来,我每天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中午休息大概一个半小时,在淘宝和1688的各种服装店铺里来回切换,对于我喜欢的店铺,甚至会从头到尾把店铺里的每一件单品都会看一遍,并把感觉不错的就加入购物车,根本不管需不需要;晚上回家大概2个多小时,开始在B站和淘宝看各种穿搭博主的视频和直播,稍微中意的就会下单。
这样的“努力”带来的就是衣服迅速增多,刚买的衣服还没来得及拆,新的又到了;差不多颜色和款式的裤子可以连续买四五条;明明刚穿了2次的新衣服就不喜欢了,因此选择扔掉和送人。而衣柜也越来越放不下,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整理;纵使每天早上的时间很短,也要花至少半个小时想如何搭配,有时候即使宁愿迟到也要精心搭配好才能出门……
可是这样精心的成果如何呢?是我的穿衣风格得到大幅度提升吗?是我真的变美丽了吗?是经常被人称赞吗?不,一样也没有!纵使衣服很多,喜欢穿的依然是那几件,风格也依然是那几种,在外人看来似乎没什么变化,但是对于我却多了很多从来不穿出去,放在衣柜里又很碍事,浪费我大量时间思考如何收纳和穿搭,让我心烦意乱,最后不得不快速处理掉的新衣服……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大约半年之后,因为一次特殊的契机,我的注意力开始慢慢的转移到学理财上面。
由此给我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消费观的变化。存钱并不是苛待自己,而消费也并不就是对自己的奖励。
相反,努力存钱,让它增值,为自己打工,其实更能给自己带来面对危机和未来的底气。存钱存的并不只是金钱,而是过往价值的累积,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可以让未来的生活越来越轻松。比如当某一天,真的不想工作,想休息一段时间时,看看账户余额,就可以轻松的对自己说,那就来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吧;当自己或者亲人遭遇风险,需要金钱时,也无需太过焦虑;而当本金累积到一定的程度,自己又掌握了一定的理财技能,说不定真的可以财富自由,环游世界……存钱,理财看似损失了短暂的消费快乐,却给自己带来了更大的心灵自由。
而过度消费却恰恰相反。看似是短期的犒劳自己,想买就买,反而多了一大堆不需要的东西,徒增烦恼。更重要的是账户的余额不增加,反而减少,甚至成为负数。毫无风险抵抗能力,无论工作多么痛苦,也不敢离职,不敢失业,在焦虑的路上不断循环。
当认识到这一点时,我开始关注每个月能多存多少钱,随之而来的就是消费欲望的降低。不光是买衣服,还有其他的物品,想买的时候,我会告诉自己,就等两天吧,如果到时候我依然喜欢,那就买。神奇的是,很多当下特别想买的,才短短两天,就觉得好像也一般,也不是特别想买了。
这样的改变让我体会到不买的快乐,不买并不是因为舍不得,也不是要委屈自己。而是因为买回来,我会为那些东西耗费更多的精力,会让我内心更加烦躁。
由此,我不仅省下了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更让我的衣柜变得简洁清晰,衣服虽然没有持续增加,但我的穿搭依然充足。而且,因为我原本就喜欢买基础款的衣服,所以这也让我发现了一件衣服不同的穿搭模式。因为衣服少而精,我可以快速的看到有哪些品类,快速的完成搭配,节省了不少上班前的准备时间。且奇妙的是,在别人看来我好像没什么变化,还是原来的那种风格……
想买就买看似是对于辛苦工作的犒劳,但其实是饮鸩止渴,过度消费,会带来更多的焦虑。而想想再买,反而会让财富累积,让心灵更加轻松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