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吃苦是福,有人却说,我吃苦吃了一辈子,也没有享过什么福。
说到吃苦,就要说说普通人的生活常态是什么?
有人说我挺能吃苦了,我干活最卖力气,有人说我也挺能吃苦的,家里的活我都干,有人说我挺能吃苦的,每天坐1个多小时的地铁去上班,每天加班到很晚。
那这种算不算吃苦呢?为什么大多数人会觉得这是一种吃苦呢?
其实当我们企图去追求一件事情的可复制性,以为这样吃苦就可以的话,那确实是非常悲哀的,这种吃苦只是自我感动自己而已,就算是吃苦也要找最容易的苦吃,这种不叫吃苦,只能叫一种生存需求而已。
那真正的吃苦是什么呢?是自己在干活最卖力的时候想想应该怎么改进更省力,在干完家里所有活的时候应该思考怎么处理家庭的关系,应该在每天在上班的1个小时的中想想怎么去学习和思考,所有的苦不是简单的肉体的打破,而是在于怎么去区分主动思考和被动思考。
当大部分人都理性而非感性的时候,那感性反而成为反向操作的法宝了。
当大部分人用被动的吃苦去打动自己的时候,那主动的思考反而成为终身成长的法宝了。
有句很流行的话,我懂的道理很多,但仍然过不好一生。
吃苦,学习、成长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的复制性,而是一种知识的内化,是一种重塑知识的能力,需要在无数次刻意练习后进行自我创新,自我的认知突围。
知道怎么吃苦,如何吃苦,才能享受吃苦,吃苦是追求人生精彩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