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事物 新名词

北校区新盖的教学楼使用已两年,去年,学校办了件好事,在楼前开辟出几小片地,种植了花草。今年,这些花草就显示出勃勃生机,去年还看上去死掉的竹子,现在已泛出绿意,并且滋生了不少,那些花自不必说,像玉兰花开过之后,现在已长出叶子,有些虽然还没开花,但叶更绿,色更深,正在积聚力量,准备随时给人以惊喜。

在最西边,前几天,突然把一些花草移走了,只剩下大约二十来平米的黄土地,不知是要干什么?

今天,才听人说这里要种蔬菜,起初还以为是句笑话,谁知了解后才确信是真的。上午十点左右,一位副校长在拿着胶皮水管浇水,我带有笑意的问到:这里果真要种植蔬菜吗?他回答到:是呀!你看,这里种的豆角已发芽了。我走到近前,弯下腰细看,果然看到一些嫩芽已从土里钻出来,不细看,确实看不到。据副校长说,南边种豆角,北边还没有想好种什么呢!

我又问他,为什么要移走花草,种植蔬菜呢?他说:这是教体局的要求,每个学校都必须有学农基地。哦!我明白了!,这就是咱们学校的“学农基地”;两千多人,二十来个平方,真够大的!

学校两千多学生,整个校园面积也就一个足球场大,现在,弄这么个“学农基地”,不知有何意义?

曾经读过的书——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其中写到帕夫雷什中学有学农基地两公顷,这是多少?三十亩地,这才叫真正的学农基地!一切由学生们亲自种植,那里有各种蔬菜、水果,还有许多农作物。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许多新名词不时出现,就像这个“学农基地”,两千多学生都是农家子弟,他们本应生活在田园,可不知为了一个什么理想,来到这里,由两千多孩子共同分享这二十来个平方米的“学农基地”,这也得动脑思考才能结出这个果,不是学生种植的,将来也肯定不会让学生去动,把这也称作“学农基地”,不知有什么深义?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前,可组织学生去旅游,那就是旅游,后来,旅游是不可能了;现在,又有新名词了——研学。像过去一样,领着学生到某个地方去了一趟,这就成了“研学”?我真看不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