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正值北京的初秋,云霞绮丽,天朗风疏,最相宜莫过于老友相邀,胜日寻芳。公园觅一处佳木繁荫,阳光清透的地方,铺上野餐垫,就是一场文艺的秋日派对。
去年此时,山里的毛毛草派对,孩子们寄情山野,妙趣横生,也萌生了组织【四季之野】小聚会的念头。从城市碌碌奔走的身影,网络云社交的冷漠中抽离,我们与自然相处,贴近彼此。
幸而,身边都是同频的人,时刻迸发着对生活的热情,总能一拍即合。从公园踩点,服装搭配、食物与道具的整饬都合理分工,井井有条。
秋天是温柔的大地色,也是鎏金色的收获季,野餐要与之匹配,主色调为云朵白、落叶黄、大地棕以及抹茶色等,辅以暖橘色来点缀,呼应金秋。
我们想传达的生活方式,是过小而美的日子,就像朋友墨秋所说:“生活的苦与甜我们一并接受,并调和出自己喜欢的滋味,这就是本事。”无论是日复一日的烟火日常,还是偶尔让心灵小憩的聚会,营造轻松温馨的氛围,呈现美与舒展的面貌,是我们心之所向。
在孩子们奔跑嬉戏间捕捉每一分愉悦,在朋友们促膝而谈中传递每一份能量,而在日光流转中感受每一寸光阴都值得热爱。
说起野餐,想到的是莫奈《草地上的午餐》描绘的那些消闲的绅士淑女,在阳光斑驳的树影间谈笑自若;是日影《小好、小麻、佐和子》中时常相约外出野餐,在生活的罅隙里享受纯洁友谊和快乐时光的姐妹;也是《风平浪静的闲暇》里厌倦了读空气的凪ちゃん,说出的那一句:“在蓝天下吃面包,真是最棒的了!”
而将野餐的野趣与风雅结合最好的莫过于我们的古人了,无论是魏晋时期王羲之《兰亭集序》里提到的曲水流觞,畅叙幽情;还是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临溪而渔”,“酿泉为酒”,“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的山水之乐,宴酣之乐,都是一幅幅风雅颂的画卷。古时人们注重时节,春时赏花,夏时听雨,秋时望月,冬时点雪,而三五好友相邀,备以薄酒茶点,翩翩游赏,“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岂不美哉。
回想儿时,似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外出郊游野餐,但假期的乡野记忆可谓其乐无穷,夏日黄昏,两三孩童坐在用竹竿支起的瓜棚上,徒手劈开一个西瓜,迎着夕阳和夏风,酣畅淋漓地啃着瓜;麦收时节,在蔚蓝天空下,金色麦浪里翻滚,累了席地而坐,津津有味地嚼一嚼那刚成熟的麦粒;也常跑到菜园里摘些新鲜的黄瓜或是西红柿,一溜烟儿窜上瓦片粼粼的屋顶,和小伙伴们边吃边手舞足蹈。而这些特殊的“野餐”记忆如同五彩丝线编织起我童年的美梦,偶尔想起,仍沉醉其中。这也是我们给孩子们组织各种活动的意义所在。就像宫泽贤治写到:“即使我们罐子里的冰糖数量不那么尽如人意,我们还可以去享用晶莹剔透的微风,啜饮明丽粉亮的阳光。”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所言甚是!